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博東呼籲:盡快重修蔣渭水先生墓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9 00:21:49  


 
  蔣渭水先生利用上述這四個組織,以其飽滿的熱情與智慧,全身心地領導台灣人民從事非武裝抗爭活動,捍衛民族尊嚴,引領台灣文化啟蒙運動,影響了台灣整整數代人。他10多次入獄坐牢,積勞成疾。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因罹患大腸傷寒症病逝於台北。遺體移往三板橋火葬場火化,當日大雨滂沱,蒼天都為之悲痛落淚!

  8月23日出殯,依然大雨傾盆,日本警察嚴密戒備,仍有5000多民眾冒雨為蔣渭水送行。台灣媒體報道說,當天有從南京等地發來的上百件吊慰電文,在音樂隊、靈車等車隊的簇擁下,民眾手執白幡送蔣渭水最後一程,“移靈時突然下起大雨,送葬民眾無人退避,在台灣喪禮歷史上,堪稱空前絕後。”

  當時蔣渭水遺體安葬於大直山公墓,後因台灣被日本軍國主義拖入戰爭泥潭,大直公墓被強征為日軍要塞,蔣渭水的遺骨被迫遷移到關渡慈航寺。1952年,蔣渭水的昔日同志牽頭募款,才把他的遺骨遷葬至六張犁芳蘭山上,長眠於此已經有51年矣。
  
  對於台灣歷史上如此重要的人物,台灣當局在很長時間裡卻相當忽視。這種不正常的情況,直到近些年來才有所改觀。

  2005年馬英九擔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時,曾經把台灣先賢的巨幅畫像安放在中央黨部的外墻上,以表尊崇和紀念,更為激勵後人不要忘記歷史。首先安放的就是蔣渭水、李友邦等人的畫像,一時間曾引起轟動。
  
  2006年,台北市政府選在當年蔣渭水活動過的地點附近,將原來的錦西公園更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並設置入口意象方碑及紀念牌樓各一座。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親自撰寫紀念碑文。

  據台灣“中央社”2011年5月19日報道,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曾會同辛晚教、黃富三等4名“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委員,19日上午專程前往六張犁蔣渭水墓園會勘。辛晚教委員表示,蔣渭水墓園相當具有象徵意義,屆時一定會根據全世界文化資產的標準包括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評估。他說,未來也希望能夠更加提升墓園的周邊環境並恢復歷史意象。

  同年8月5日,馬英九在出席“蔣渭水先生逝世80周年紀念會”致辭時表示,“文建會”打算將位於宜蘭(蔣渭水家鄉)傳統藝術中心的演藝廳,命名為“蔣渭水紀念廳”,希望能盡速在2011年10月“台灣文化協會”成立90周年時揭牌;長遠的構想則希望在條件成熟時,建置“蔣渭水紀念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