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港、台雖然依附與西方的生產體系,卻似乎能有效地發展。所以,依賴性發展未必不好。現在看來,港、台不僅在經濟領域裡代表西方反駁了依賴理論,也在政治領域裡反駁了殖民經驗對民主化有所限制的印象。因為,在港、台經驗中,殖民性培養了港、台民主派高於中國的心態,因此能讓那種針對自己人進行內鬥的政治文化,成為他們主張民主化的基礎,而不是阻礙。這是世界上專研民主化的主流理論家尚未察覺的重要實踐。
眾所週知,香港在英國殖民統治之下,不曾存在任何對民主化的渴望,而是在回歸在即之際,才形成由英國發動的民主化議程,進而在90年代初逐步醞釀提升。其中,遏制中共對香港政治影響力的願望,是香港民主化的核心訴求。
香港的這種情況,與台灣的民主化主要先是以國民黨為對象,接著以中共或中國為對象相比,同樣反映了內鬥內行的中國封建文化特質,故解除外來統治(英國或老國民黨)是民主化的肇因,不是其結果。比如,民主化的港、台不會對英、美為了反恐而捏造情報、虐囚、屠戮在地百姓等侵犯人權的犯行而大加質疑,卻會繼續援引英、美為奧援,這就看出,他們對內的民主化訴求,如戴蒙在各地所見,更關乎奪權,而非民主化。
簡言之,港、台民主化的發生與進展,是寄生在中國人的內鬥文化上,內鬥的習性鼓勵了向自己人奪權的慾望,乃在外來政權失去統治地位的時候,以民主化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台灣,是等到國民黨採取台灣化政策以後,李登輝及後來的民進黨才多次明確而具體地表示,台灣進行民主化的目的就是本土化。但這樣的本土化訴求在日本殖民時期毫無影響,也在國民黨內戰敗北遷台的外來統治下缺乏動力。反而是國民黨台灣化以後,竟矛盾地成為民主化過程中的外來勢力代言人。國民黨變成在地人的政策,是台灣民主化的前提,而不是後果。
解除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或弱化國民黨在台灣的外來統治,恰恰是提供了由自己人來統治的政治環境,無異於培養了內鬥的政治勇氣。正是這種看到自己人在統治以後所派生的內鬥意識,共同促成了民主化的開展。各種關於自由民主的論述,此刻成為內鬥時的有力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