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石之瑜:外來統治機制矯揉出的學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4-01 00:32:21


  中評社台北4月1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反服貿及其衍生的所謂決策程序粗暴問題,抗爭者歸因於“總統”、“行政院長”、執政黨或朝野政客的不堪。這些指控有其一定道理,可是未能窮盡。更強大的歷史基因在制約台灣政治的演進,使後殖民的台灣政治體系及其文化,不自願地在歐美傳來的統治機制與資本主義的文化霸權下矯揉,想要主張自己卻不可得。

  就像所有後殖民政府都從歐美輸入現代統治機制,這原是殖民母國汲取在地資源的機制,故與在地社會之間的連帶,不但非常機械,且在價值觀與社會脈絡上格格不入,必須靠著在地菁英買辦穿梭其間,時而抵抗,時而配合,才能運作。解殖後,在地政治菁英接手主持母國的統治機制,當然不能解決統治機制並非出於在地社會脈絡的尷尬,充其量是把之前的殖民政府轉換面貌,號稱是全球社會,而由在地菁英繼續扮演世界資本主義與在地社會的聯繫角色。

  歐美的統治機制是在各國內部演化,隨時代變遷,其結構、價值及世界觀與其社會同步發展,既非嘎然強加於外,也無時序斷裂於內。及至二十世紀,民主憲政與自由主義在歐美專擅,率為管理資本主義政治經濟而形成。如此統治體制霍然嫁接到後殖民社會,看似在知識上與技術上凌駕一切,然而,在地固有文化與社會實踐不可能為之幡然改造,但在民主化與官僚化辯證折衝的公領域中,固有文化與社會卻徹底消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