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台灣社會運動的帝國內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2 00:22:51  


 
  台灣認同沒有令人安心的內涵,其原因有二:一是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文化有千絲萬縷的關聯,必須淘空才能建立屬於台灣自己的內涵。

  二是台灣為了建立新的認同內涵而求助於美國的公民民族主義論述,將自己消融在某種普世主義的想像中,因此只能卑微的對美國臨摹與追逐。脫離美國的話語就會失去自我的台灣,必須靠著鄙視中國,才能因應因為臣服於美國所造成的自我空洞化危機。

  於是乎,把自己從論述上鎖在中國的對立面,就成為營造台灣認同與台灣民族意識的唯一策略。他們講的是人權民主與自由,但其實是飲鴆止渴,愈講反而就愈加沒有自我,愈需要鎖定中國,也愈害怕被顛覆,被包圍,被背叛。

  要對抗媒體壟斷,這些年輕的社會運動家是只見秋毫,不見輿薪。壟斷台灣新聞、新聞學、新聞技術的主要來源是這些買主嗎?把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民族主義混在一起反對,充其量是在為美國的繼續壟斷當清道夫,為自己的依附與空洞遮醜。尤其指控馬英九是中國的走狗之際,更等於在掩護美國。美國不但是馬英九的主子,也是大家共同的主子。

  這是這次反對收購運動對帝國壟斷的最大貢獻與最慘的內幕。因此,公然自詡是進步勢力的大言不慚的他們,挑選對象的潛在標準何在,值得好好解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