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石之瑜:流亡政府急功近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00:20:28  


 
  後現代的政治領導則手法多樣,重視公共形象,故有的裝聾作啞,有的顧左右而言他,在今天還會像國民黨這樣沉不住氣而怒髮衝冠的實不多見,更說明流亡性格仍是國民黨內心中的深深烙印。難道國民黨真的只能一味切割逃避“中華民國”的流亡紀錄,才有可能擁抱本土嗎?請問,馬英九念茲在茲的本土從何而來呢? 
 
  沒有“中華民國”,台灣的殖民地人豈有平等的教育機會、三七五土改、蔣經國學校所訓練的曾以一個中國為職志的本土軍事天才李登輝、後來三級貧戶的“總統”陳水扁與聯繫這兩人中國政策的蔡英文?不論事後證明李、陳之統治曾如何濫權貪瀆,其實有效地磨練了馬英九一輩國民黨新人汲汲立志於在地,甚至宣誓自己有生之年不會參加中國統一。可見,沒有“中華民國”,就沒有李登輝或陳水扁,更就沒有當前聞統一便色變的“總統”馬英九。 
 
  簡言之,流亡與本土是相互構成的。國民黨一心逃避自己的過去,給了蔡英文撩撥的機會;而蔡英文在分化切割的同時,卻提醒了外界注意她與“流亡國家”的共生。愈是想擺脫,愈難擺脫。從李登輝以降,金權政治開始猖獗,到了陳水扁執政,更是無以復加,台灣政治文化物質化的趨勢已然奠定,蔡英文與馬英九均是棲身其中的關鍵幕僚。
 
  蔡英文的本土,因而是與“流亡國家”共生的,她主張對台灣農民與勞工採取保護,也與她反對台灣的農民與勞工在ECFA 之下被保護,是共生的。與其說流亡政府在物質上採取急功近利,所以破壞台灣既有的主體性,不如說本土政治在精神上淪於流亡錯亂,洩漏台灣根本自始沒有主體可言。

   (中評社特約作者石之瑜,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