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逸儒 |
中評社台北12月25日電(作者 蔡逸儒)第四次江陳會,一般觀察重點本來都在民進黨的示威抗議活動,擔心擦槍走火,引發衝突,結果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雙方對於兩岸避免雙重課稅一事未能達成協議,引起海內外媒體廣泛注意,想要了解其中是否有些未能明言的深層意涵。
坦白的說,這事確實有點出人意料之外,因為大家一般都認定,類此談判都早經雙方事前談妥定案,簽字只不過是個儀式性的表面活動,所以雙方突然決定另外再行討論,當然會引起各方重視,甚至誤以為雙方關係即將產生變化。
其實,這種判斷有點過當。因為雙方政策主軸仍然是要抓住機遇、改善關係、增加互信。有人認為這事牽涉到敏感的“主權”問題或也未必,因為兩岸合作打擊犯罪,司法互助或簽署金融備忘錄,都與敏感的“主權”問題有關,但雙方照簽不誤。
因此,筆者寧可認為,這是因為單純、技術、實質的利益問題,而導致雙方需要進一步的協商。過去,雙方討論的多是簡單的問題,由簡而繁、由易而難,所以大家或可預見,將來談判進一步深化,類此情況若再出現也應該並不讓人意外。
海外媒體甚至推測,兩岸當局有無唱雙簧、打假球的可能,因為馬英九政府一再被人醜化成親中賣台,對中共的要求照單全收,如今在部分民意及台商的反彈之下,雙方順水推舟的暫時推遲其中一項協議,以凸顯台北的堅持和自主立場,或也為情理之中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