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蔣萬安能否挽救國民黨:從台北市長選舉透視台灣政治發展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9-06 00:17:40


國民黨徵召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
  中評社╱題:“蔣萬安能否挽救國民黨:從台北市長選舉透視台灣政治發展趨勢” 作者:許陳品(台灣),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前台灣《多維新聞》記者\歷史欄目負責人、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上海《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摘要】國民黨於近期徵召蔣萬安參選台北市長,這意料之中的舉動,卻將蔣萬安個人與國民黨全黨緊密聯繫起來。無論是藍營選民在“太陽花學運”後對政治明星的殷切期望,或對於“去蔣化”、“轉型正義”議題的消極回應,以及在兩岸關係上裹足不前、甚至和綠營拿香跟拜的態度,蔣萬安個人與國民黨的反應極為相似、高度重合。可以說,蔣萬安打台北市長選戰,就是國民黨面對這次九合一選舉以及台灣未來政治走向的縮影。上述議題,也將是國民黨與蔣萬安未來繞不過的坎。

  距離四年一次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不到半年時間,藍、綠、白、黃各方勢力都有自己的盤算。本文從台北市長的地位特殊性切入,探討台北市藍營選民想要“贏回北市”、希望出現政治明星——蔣萬安勝選的心理,并對“轉型正義”為何變成蔣萬安與國民黨的短板,以及藍營逐漸棄守兩岸關係強項等方面進行解讀。

  一、台北市長的特殊性

  在台灣,台北具有特殊性。在台灣的歷史進程中,台北市的發展時間較晚,在“一府二鹿”面前衹能算個小弟,卻意外成為後起之秀。樟腦、茶葉的出口,迅速帶動台北的經濟繁榮,於清末取代府城台南的地位,還因大稻埕、艋舺雙方勢力相持不下,位於二者之間的新築的台北府城反而獲得空前的機運,再加上劉銘傳、邵友濂對新台灣府城(今台中市)的興建計畫停滯,省城從此定於台北府,即使割讓給日本,殖民者依舊以台北為全台的政治中心,不再變動。

  台北市於1920年正式設立,如今已有百年光陰。無論是日殖時期或光復迄今,資源集中的程度可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自然也成為媒體鎂光燈關注的焦點。除了身為全台政經中心,台北市長的未來仕途更是看漲,在院轄市官派市長時代,林洋港卸任台北市長後接任台灣省主席,吳伯雄任期屆滿後陸續出任內政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國民黨秘書長。

  其中最特別的莫過於李登輝,卸任台北市長後馬上接任台灣省主席,又被蔣經國提拔為副總統,並在蔣過世後繼任總統,開創了“台北市長—總統”路徑的先例。而後在直轄市民選市長時代更出了陳水扁、馬英九二人,同樣在台北市長任期屆滿的兩年後當選總統;從此以後,衹要擔任台北市長,其所擁有的高曝光度與豐沛行政資源,很難不被人們當作是台灣最高領導人的熱門人選,這也就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寫照。

  二、期待逆勢翻盤的藍營選民

  自1972年以降,除了1994年至1998年由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水扁當選市長,在過去38年的時間裡,作為全台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始終為國民黨的執政縣市,無論是官派或民選性質,台北市長一職長期以來宛如國民黨的囊中之物。豈料,在2014年3月反對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太陽花學運”爆發,國民黨即使派出黨內大佬連戰之子連勝文參選,也難敵當時強烈的“反中”社會氣氛。連家被輿論烙上“權貴”印記,不接地氣、不知民間疾苦的攻擊聲浪席捲而來,對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連胡會”,也成為選舉時的包袱,最終使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遭遇空前挫敗,執政縣市從15個減少為6個,台北市長寶座也就輸給了民進黨支持的無黨籍候選人、台大醫院醫師柯文哲。

  2018年,國民黨改派深耕地方20餘年的資深立委丁守中出馬,挑戰現任市長柯文哲。然而因為“公投綁大選”造成諸多亂象出現,投開票作業大幅延遲,導致當年開票開到半夜兩三點勝負仍未見分曉。為此當時擔任記者的筆者還特地去到丁守中競選總部觀選,觀察到現場支持民眾越聚越多,直到深夜仍不斷相互加油打氣、期待奇蹟出現,但隨著時間推移,剩下幾個票匭陸續開出依舊是柯文哲領先,現場的慷慨激昂逐漸轉為無奈與悲憤,最後結果是丁守中不敵具有現任執政優勢的柯文哲,以3,567票的微幅差距敗選。

  經此功虧一簣的一役,藍營選民面對“柯文哲旋風”、“白色力量”崛起,以及近年民進黨藉“轉型正義”、“處理不當黨產”為名,行抹黑、鬥爭國民黨之實,加上遭遇2020年大選韓國瑜帶領的“韓流旋風”依然無法撼動民進黨的“完全執政”格局,2021年四項公投案全被綠營政治動員所否決,更加深了藍營民眾對在逆境中“收復”台北市的期待,也深切盼望能有政治明星挺身而出勝選“出一口氣”,若蔣萬安能代表國民黨打贏年底台北市長選戰,更是實現逆勢翻盤的關鍵。

  三、藍營在台北市的版圖消長

  由於昔日國民黨長期執政台北市,經營許久,雖然出現陳水扁、柯文哲等非藍營市長,但台北市選民結構還是被認為是“藍大於綠”,如今國民黨派蔣萬安出馬是否就能穩坐釣魚台呢?從近年幾次的選舉來看似乎並不是那麼順理成章。

  2006年下半年,正值“倒扁”運動的高潮,國民黨、民進黨分別派出郝龍斌、謝長廷競選台北市長,雖然第三勢力親民黨也由宋楚瑜出馬角逐,但最終郝龍斌以53.81%的得票率,贏過謝長廷的40.89%而勝選。四年過後,郝龍斌競選連任,綠營派出蘇貞昌應戰,結果仍是郝龍斌以55.65%的得票率勝出,贏過蘇貞昌的43.81%。2014年,受“太陽花學運”影響,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僅獲40.82%的選票,綠營支持的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以57.16%的得票率當選,藍綠優劣勢已發生逆轉。2018年,由於民進黨另推候選人姚文智,使柯文哲得票率下降至41.07%,以些微優勢勝選,但丁守中衹獲得與連勝文相同的得票率40.82%,這意味著,在“太陽花學運”以後,無論綠營禮讓第三勢力或另推人選出戰,台北市的國民黨基本盤似乎衹能維持在四成左右。

  除了台北市長選情,最近兩屆台灣領導人大選也可以作為藍綠勢力消長的重要參考指標。2016年,民進黨推出蔡英文搭配陳建仁的組合,在台北市獲得51.89%的選票,國民黨朱立倫、王如玄的組合僅獲37.49%,比連勝文選台北市長時的40.82%略減3%;2020年,蔡英文搭配賴清德競選連任,對決國民黨韓國瑜、張善政組合,雙方支持率都有所上升,來到53:42,可是藍營基本盤還是在40%上下徘徊不前。

  若以台北市12個行政區的藍綠消長來看,2016年大選時,蔡英文在11個行政區都贏過朱立倫,衹有在號稱“藍營票倉”的文山區以42.9%支持率略輸給朱立倫的44%,但雙方差距微乎其微。到了2020年大選,蔡英文依舊在11個行政區贏過韓國瑜,其中支持度最低當屬大安區(48.9%),與韓國瑜47%得票率不相上下。至於上一屆藍營占優的文山區,這屆韓國瑜49%的支持率衹比蔡英文(46.5%)高出不到3個百分點,在藍營“鐵票區”都衹能小勝,遑論取得最後的勝利。

  綜上所述,在“單一選區”制的選舉中,無論是台北市長選舉或台灣領導人大選,近年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得票率已長期維持在40—42%的水平,有時甚至低於四成,傳統所謂台北市“藍大於綠”的格局,或許衹出現在“複數選區”的市議員選舉,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得票率分別為46%、30%。如今,國民黨期望在“太陽花學運”遺緒以及“抗中保台”的政治氛圍中脫穎而出,將希望寄託在形象清新、溫文儒雅,同時擁有良好家世背景的蔣萬安身上,不過蔣萬安在選民眼中仍有許多值得放大檢視的地方。

  四、蔣萬安的“身世之謎”?

  相較於以徵召方式提名張善政參選桃園市長,引發桃園地區藍營民代、選民強烈反彈,更有十幾位里長揚言不排除退黨抗議的激進程度,國民黨在5月底舉行的中常會上,徵召具有“蔣家第四代”光環、6年立委資歷,長相俊俏、性格溫和的蔣萬安投入台北市長選舉,卻顯得當仁不讓、捨我其誰,彷彿一切盡在意料之中、理所當然。衹是蔣萬安所具備的個人特質,雖然符合藍營選民心中“理想的政治人物”形象,卻也帶有幾分難以擺脫的“原罪”。

  首先,媒體常冠給蔣萬安“蔣家第四代”的頭銜,然而實際上,蔣家嫡系始終不待見他,其中原因出在蔣萬安之祖母——章亞若並非蔣經國明媒正娶,而章產下的孿生子(蔣孝嚴、蔣孝慈),從來沒有獲得包括宋美齡在內的蔣家人承認或諒解。蔣萬安也承認,過去見過蔣經國嫡孫蔣友柏兄弟三人的次數屈指可數,可說是幾乎沒有往來。另外根據浙江奉化蔣氏昭穆(字輩):“祁斯肇周國,孝友得成章;秀明啟賢達,奕世慶吉昌”,理論上蔣萬安應屬於“友”字輩,但為何與同輩兄弟不同、取名為“萬”?這點也成為人們起疑的根據。

  不受嫡系待見不打緊,況且關於蔣孝嚴、蔣孝慈的身世之謎已是歷史遺留問題,原本沒有太多討論的必要,但在近年卻不時躍上媒體版面,炒作新聞熱度。例如2020年台灣媒體人、前《旺報》社長黃清龍以現已公開的《蔣經國日記》為素材,出版《蔣經國日記揭密》,他引述日記在1954年10月30日的內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