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浩倫:林村保留了很多客家傳統習俗
http://www.CRNTT.com   2022-07-04 00:21:03


林村村民代表李浩倫。(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記者 段曉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兩岸客家研究中心與新界林村青年中心於6月28日共同主辦“中華情·回歸路·客家心”專題活動,目的是瞭解客家文化特色,並且一起回顧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來的發展變化,以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期待。林村村民代表李浩倫在致辭時表示,林村鄉可追溯至宋代距今已逾七百年歷史,林村鄉保留了很多客家傳統習俗,如選址、食物、舞麒麟、嫁娶都有繼承上客家的文化傳統。

  李浩倫的致辭全文如下:

  林村鄉,谷內開族立鄉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公元1287年)距今已逾七百年。 幅員遼闊,共26條村。阡陌相連,守望相助。清朝時對鄉有保甲制度,依林村鄉二十餘村而編制,而分為六甲,當中八成村落為客家村,大多以梅州、河源、惠州、福建、五華等地於明未清初遷入。

  林村鄉,地理形態呈山谷之勢。西北有大刀屻,南面靠於大帽山之間的林穀,山明穀秀,谷內有高山梧桐瀑布,連綿清泉環繞著整個穀地,林村河幹流蜿蜒貫徹林村穀中央,後經整個大埔市。終在吐露港入海。

  客家先民立村時皆選擇背靠山林,面向河流的地方。林村穀在選址上充滿客家人傳統智慧上的風水考慮,山林可擋北風,河水能耕種灌溉,谷內林木種類繁多,木材、糧食、草藥等有利族人自給自足,後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客家人的村落依山而建 喜歡在村前屋後種植林木圍拱,稱之為“風水林”,以藏風得水。客家先輩有雲,“林木興則宅必發旺,林木敗則宅必衰落”。

  在客家食文化方面,林村鄉各戶都基本上保留了傳統上的客家美食。如:客家炆豬肉、芋頭扣肉、豬肉砵、黃酒雞、盆菜、咸湯圓等, 甜點糕點有:雞屎藤、黃板、蘿蔔板、豆腐花等,也是村中居民每逢大時大節慶祝喜宴都會回味的傳統客家美食。

  客家人傳統上非常重視 “灶”,即煮食的地方,建屋安灶,也需要拜神擇吉日,而且灶旁也會安灶君之神位,在現今發達的社會,鄉內村民依然保存“灶”的煮食方式,有一些菜式如客家炆豬肉,則需要用灶與柴火才能炆出傳統的色香味。為保留和傳承這項客家代表美食,林村鄉內曾經舉辦過‘全港客家炆豬肉大賽’,特意建灶,用傳統方式用柴火炆煮,筵開二百席,共七間食肆角逐殊榮。

  傳統習俗上,林村嫏也承傳了客家人舞麒麟這個習俗。舞麒麟在客家人心目中是客家人“文禮風範、武略技藝”的圖騰、活的藝術。客家人舞麒麟文化裹,包括了靈神、風水、禮儀、功夫、表演、凝聚;在客家的喜慶當中不可或缺,包括:祭祀、開年、元宵、入夥、嫁娶、開張、完山等等。

  如追溯最早舞麒麟這個習俗在本鄉傳承的歷史,已有超過八十年之久。舞麒麟的麒麟隊在上世紀的年代多以村作單位,村中男丁為主幹成員,由村各自聘請名師執教,教授拳腳器械,以及舞麒麟等武藝,一可強身健體,二可保村護鄉。所以林村鄉當時孕育了多隊不同風格的麒麟舞,多個不同門派的客家功夫,成就今天林村客家舞麒麟的風格多樣性。

  年代最久遠的是林村鍾氏(田寮下)麒麟,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名譽響極,在新界村落之間非常出名,我們作為林村鄉鍾氏(田寮下)村第四代傳人,客家舞麒麟至今也依然自強不息,積極推廣和參與舞麒麟文化,努力承傳,培育下一代。

  在其他傳統習俗上,人民風俗上也離不開生死二事,我們絕大部分都沿用著客家傳統上的風俗禮儀去完成。

  在客家文化嫁娶上,男丁娶妻早一晚會在村內家中招待鄉親,名為“開廚門”,意思即由新郎灶中生火煮食,薪火相傳,延續香燈。子時,在宗祠內由長輩和村中長老備祝章告祖,祭拜後,上頭、賞花。迎娶妻回門當日,也由村中長老在宗祠內主持新人祝章告祖、祭拜, 當中包括“交子”,全以客家話完成祭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