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牛津大學發現新冠高危基因
http://www.CRNTT.com   2021-11-06 10:43:41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據大公報綜合BBC、《衛報》、天空新聞台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4日在科學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文章,聲稱發現一種高危基因“LZTFL1”,可導致人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肺部衰竭或死亡的風險增加至少一倍。根據研究,超過60%南亞裔體內含有“LZTFL1”基因,而歐洲白人攜帶這種基因的比例只有約15%。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高危人群依舊可以從疫苗中獲得保護力,因此接種疫苗至關重要。

  基於之前對英國等國家大量住院新冠患者的基因研究,牛津大學團隊先透過人工智能(AI)演算法分析全身數百種細胞的基因數據,再從尖端分子技術找到一款特定基因“LZTFL1”。

  常見於南亞人群

  研究顯示,“LZTFL1”基因改變了肺部細胞在感染新冠後的應對方式,令人體防禦機制啓動較慢,患者出現肺部衰竭或死亡的風險增加一倍。文章主要作者之一、牛津大學基因體學副教授戴維斯(James Davies)認為,這項研究也突顯肺部遭到感染時的反應相當重要,因為目前大多數治療仍集中改變免疫系統對病毒的反應。研究人員還指出,這款基因僅會影響肺部在面對病毒時的反應,并不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因此接種疫苗後仍能產生有效保護力。

  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也發現,“LZTFL1”基因在全球各地主要族裔的分布存在較大差異,超過60%南亞人及約15%的歐洲白人攜帶這種基因,但在非洲、加勒比以及東亞地區的人群中,攜帶這種基因的比例只有1.8%至2%。但戴維斯也表示,包括年齡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族裔內部的個體風險程度,而且諸如病毒暴露程度以及醫療服務水平等社會經濟因素均會影響地區疫情形勢。<nextpage>

  研究樣本代表性不足

  英國政府疫情顧問阿裡(Raghib Ali)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某些族裔群體中新冠死亡率較高的原因,特別是為什麼他們在染疫後,身體狀況或存活率會更糟糕。”英國國家統計局(ONS)數據顯示,在英格蘭第二波疫情中,擁有孟加拉國血統的人士染疫後的死亡風險較平均水平高3至4倍,擁有巴基斯坦血統的風險會增加2.5至3倍,擁有印度血統的人則會高1.5至2倍。

  有關黑人群體,他們在第一波疫情中“損傷慘重”,但原因幾乎全都涉及職業、基本疾病以及居住環境等因素。而在第二波疫情中,黑人染疫情況已改善許多。

  不過,來自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的伊斯蘭(Nazrul Islam)指出,在用於確定特定基因“LZTFL1”分布率的大型遺傳數據庫中,部分種族群體代表性不足,因此仍須謹慎看待數據分析和研究結果。《衛報》指出,這個研究使用的數據庫中只有20萬個基因樣本,當中85%來自歐洲白人。

  報道還指出,即便是最終確認染疫嚴重程度的確與人體基因有關,那也不應該成為一些國家政府為“抗疫失敗”卸責的工具,社會經濟因素仍然在抗疫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基因研究結果獲得確認後,部分國家的抗疫政策亦應作出調整,比如優先為南亞裔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劑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