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喜聞民俗文化進入中學課堂
http://www.CRNTT.com   2021-10-10 10:01:19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據東方網消息,新學期,“農家土灶”進了上海市金山區楓涇中學的課堂。灶頭飯那份柴火的香氣雖然搬不進教室,灶膛裡烘山芋的歡樂也很難言傳,但隨著灶壁上栩栩如生的灶畫一點點成形,學生們仿佛也能走進那“土土的快樂”。

  民俗是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民俗文化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同時,我國又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在境內土生土長的各民族中,都有廣大人民群眾創造的各類民俗文化,代代傳承。過去這些民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還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近些年來,雖然民俗文化得到了重視,甚至成為一些地方促進經濟發展、群眾致富的寶貴資源。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現狀仍然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民俗文化的庸俗化、民俗文化的商品化、民俗文化認同感的弱化以及民俗文化傳承的斷層等方面,而這些現象的存在勢必影響我國民俗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既是人類文明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燦爛瑰寶,也有深刻寓意,更是每一位炎黃子孫永銘於心的驕傲。面對當前民俗文化傳承出現“青黃不接”的境況,僅僅靠口耳相傳,已經不能滿足文化傳承的需要。如今喜聞上海這樣大都市把民俗文化帶進中學課堂,並在各方支持下,這門課程已納入“藝術育人金山模式”區域課程,從原來的“小打小鬧”,成為一門常態化課程,教材也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集居民眾所創造、傳承、共享的生活習慣,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遺產。正如楓涇中學高級美術教師婁春花所說:如今的鄉村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灶頭等民俗文化是鄉村生活的一部分。“灶頭是鄉愁,承載的是家的味道,是家人的愛。和學生一起‘還原’農家土灶的點點滴滴,也是一次尋根之旅,尋找鄉村的根,也是尋找每個人心靈的歸宿。”

  面對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而民俗文化的發展,又需要人才的傳承;人才的傳承,又仰仗青年一代的興趣。真心期待各地總結借鑒上海市成功經驗,讓更多的民俗文化能走進中小學課堂,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努力將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蔭翳千秋後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