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疫情防控期間,公眾如何安心吃
http://www.CRNTT.com   2021-01-30 12:48:48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繼進口冷凍肉類、海鮮、雪糕進口原材料之後,近日,浙江寧波、山西、黑龍江等多地發現車厘子、奶棗、啤酒等食品外包裝或內表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年關將至,公眾如何安心置辦年貨,放心地吃?食品檢測呈陽性,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為什麼頻頻檢出陽性

  專家介紹,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很多國家還處於疫情暴發期,新增病例多,進口食品容易受到污染。與此同時,部分國產食品由於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參與過生產或使用進口原材料,生產過程中可能會使食品受到污染。

  此外,當前我國正處冬季,低溫天氣會進一步延長病毒的存活時間,也就容易出現物體表面檢測呈陽性的情況。

  2020年7月,由厄瓜多爾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包裝樣本被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從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只能表明食品外包裝曾被病毒污染過,不代表病毒仍然具有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公眾的疑慮。

  那麼,時隔數月,食品及其外包裝樣本被多次檢出陽性,是不是意味著危機加深?病毒變異是否會使食品受污染?飲食方面還安全嗎?對此,多位專家明確表示,現有研究顯示,進口食品及食品原材料總體陽性率較低,陽性樣本主要集中在外包裝,此外,部分食品表面病毒的載量較低,感染風險比較低。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目前全國進口的冷鏈食品、貨物檢測呈陽性的,大多數污染都比較輕。“通常來說,由於污染造成的感染,必須是污染量比較大,同時還需要長期反覆接觸,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