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1-01-14 08:41:27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把“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作為“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重要內容,作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戰略部署。這必將有力推動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斷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採取更加有力舉措,把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進一步夯實增進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

  人民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李建偉文章表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改革舉措,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人民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大幅度提升,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4%,為新世紀以來最低水平,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織就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健康扶貧成效顯著,實現832個貧困縣每個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心理健康得到廣泛重視;醫藥衛生體系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經受住了考驗,為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強大支撐。所有這些,都彰顯中國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符合國情,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是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實現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基礎。”面對多重疾病負擔並存、多重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複雜狀況,特別是突發急性傳染病傳播迅速、波及範圍廣、危害巨大的情況,面對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只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擴大優質健康資源供給,才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時期,我們需要著力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文章提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實施15個專項行動,明確了倡導性、預期性、約束性三大類指標。“十四五”時期,要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加強綜合干預,深入實施健康知識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等專項行動,引導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立足全生命周期,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針對嬰兒期、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綜合治理,積極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議》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必須按照這一部署和要求,推進國家組織藥品和耗材集中採購使用改革,調動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性,推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均衡布局,促進醫療機構上下聯動、分工協作。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和管理考核,推進信息化建設,提高診療水平。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完善籌資分擔和調整機制,鞏固提高統籌層次,深入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充分發揮醫保對醫藥服務的激勵約束作用。支持社會力量在醫療資源薄弱區域和康復、護理等短缺專科領域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社區醫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遠程醫療,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醫療服務需求。

  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議》對推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必須深入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經驗教訓,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防治結合和健康管理能力。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推進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大力推進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的差異,努力實現全民健康,促進社會公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