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電影與奧斯卡隔著一個李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27 10:02:41  


著名華裔導演李安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膺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項。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美國《僑傲》2月26日載文《中國電影與奧斯卡隔著一個李安》,摘要如下: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於2月25日在好萊塢舉行,著名華裔導演李安憑《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榮膺最佳導演獎項。13年前,李安憑借《臥虎藏龍》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7年前,還是李安,又憑借《斷臂山》首次獲得最佳導演獎。李安是迄今為止捧“小金人”最多的華裔導演。為什麼總是李安?

  答案就在影片之中。以《少年派》為例,當老虎在告別派時並沒有如他想象般回頭看上一眼而是頭也不回地走了,表面上看,動物就是動物,沒有人的情感。但李安卻告訴我們,長時間的海上漂泊,如果是和人在一起,說不定早就沒命了,獸與獸之間,人與人之間,既會弱肉強食,也會相依相靠。影片有炫目的技術效果,更是對人的精神信仰的拷問,只有經歷了苦難和風波的人才能最終收獲豁達和平淡。可以說,獲得了商業市場和文藝界的雙重肯定,闖蕩好萊塢多年的李安完成了一場比少年派更奇幻的漂流。

  值得一提的是,如同諾獎情結已經成了中國人的集體心病一樣,多年來,中國電影“衝奧”未果的事實一直令中國電影人及影迷們揪心。無論是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還是姜文、陸川,一次次鎩羽而歸,一個問題也被反覆問起:中國電影到底離奧斯卡還有多遠?雖然能否進入奧斯卡的視野並不是中國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從奧斯卡歷年來提名、獲獎影片中尋找共通點或許值得中國電影借鑒。

  有一種聲音認為,中國電影走不出家門在於中西方文化差異,像李安那樣,能游走於中西文化之間的導演人才太少。但這解釋不了為何像《一次別離》這樣由伊朗人拍攝、具有濃厚宗教色彩與意識形態的片子為何也能捧得“小金人”(獲得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電影近年來走的大片路線,在氣勢恢宏的敘事手法和光彩炫目的場景下,電影所應該體現的人文精神反而變得弱小甚至消失不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