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海一號今天重見天日 專家:或發現指南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22 10:36:28  


  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今天整體打撈出水,並被護送到位於廣東陽江岸邊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據《新京報》的報道,在談及“南海一號”的價值時,專家多次表示,不能以文物販子眼光評價這條古船。“歷史考古價值才是無價之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廣東省政府參事黃偉宗說。

  指南針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只是做為辨認方向的下下策。

  陽江市文聯主席馮崢說,考古界一直沒有發現宋朝指南針的實物。王連茂推測,以“南海一號”船艙保存完備,不排除有指南針實物的可能,“那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發現”。

  截至目前,考古工作者還沒發現“南海一號”內及其四周有人的屍骨的殘留。專家認為,這與“南海一號”可能因超載而沉沒相印証。

  曾做過30多年漁民的陽江市文聯主席馮崢認為,“南海一號”滿載貨物,如果遇台風而傾沉,只能是左傾或右傾,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平穩地陷在海底。

  “商船一般都趁季風結伴而行,要是因超載沉沒,‘南海一號’的人完全有機會逃生。”中國外貿史專家、中山大學教授黃啟臣推測說。

  中國外貿史專家黃啟臣指出,宋朝貨船出海,必須有始發港口市舶司開具的公憑(出海許可証),並進行“抽解”,即收繳部分貨物充作稅款。但市舶官員貪腐橫行,朝廷屢次查處仍無濟於事。

  黃啟臣推測認為,官員的盤剝,使得貨船盡可能超載,就增加了沉沒的風險。

  泉州海外交通歷史博物館館長王連茂告訴記者,“南海一號”經初步打撈,已出水了6000多枚宋代銅錢,甚至還有漢代的五銖錢。而按照當時法律,銅錢和銀錠嚴禁出海。“不過,船主可以賄賂市舶司官員來逃避制裁。”王連茂說。為了防止金屬流失,並加強對民間武器的控制,南宋還不允許普通商船攜帶兵器出海。

  但黃啟臣認為“銅禁”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宋朝的禁銅政策執行非常不力,即使中央政府派員監視也無濟於事。到了宋高宗後期,政府恢復印制紙幣。自此以後,大量缺少金銀銅做儲備金的紙幣,導致通貨膨脹,民冤沸騰,加速了南宋的滅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