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統計局:明年物價水平肯定會低於今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9 11:32:33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1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6.9%,創下1996年來的歷史新高,這也是我國CPI連續4個月漲幅超過6.0%,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明顯趨強。盡管如此,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仍認為,今年是11年來中國經濟表現最好的一年。

  《第一財經日報》:據你預計,今年全年CPI漲幅在4.7%左右,這也將是自1996年以來的年度最高漲幅。但同時你又不讚同“CPI創11年新高”的說法,原因何在? 

  姚景源:我不否認中國CPI創下了1996年以來的最高漲幅,但“物價水平創11年來的歷史新高”的說法並不科學,容易讓社會產生錯覺,因為受亞洲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從1997年到2002年的6年我國的CPI都是負增長。因此,這種比較不具備可比性。

  實際上,當前中國的CPI水平仍遠遠低于1992年至1996年期間的平均CPI水平。

  《第一財經日報》:當市場為今年的物價高企而普遍焦慮時,你卻認為“今年也是11年來中國經濟表現最好的一年”,其中的判斷依據在哪里?

  姚景源:對于2007年的經濟運行,我認為可用“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這句話來總結。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將達11.5%,可能成為1995年以來的最高增長速度。自1990年來的17年當中,中國經濟保持10%以上增長的也只有兩次。

  《第一財經日報》:跟年初3%的CPI增幅預期相比,你認為全年4.7%的CPI漲幅是否仍屬于“結構性上漲”?那麼,什麼樣的情況才算是構成通貨膨脹?

  姚景源:我認為,目前的CPI上漲仍屬于結構性上漲,但結構性上漲並非是否定物價上漲。首先,這種結構性上漲表現在商品的價格有升有降,在CPI包括的大類八類價格呈現出“五漲三落”的特徵,其中今年1月至10月,衣著價格同比下降 1.3%,交通、通訊價格同比下降1.7%,文化教育、娛樂價格同比下降0.5%,可見價格並非全面上漲。

  其次,這八大類商品又分為食品與非食品,在1~11月價格總水平上升4.6%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1.9%,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4個百分點,佔漲價因素的87%,其中僅豬肉價格上漲就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1.4個百分點。

  再次,CPI上漲還表現出明顯的區域化差異。目前,全國物價上漲最高的是貴州、青海,而北京、上海、廣東這些發達地區,CPI上漲幅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財經日報》:那麼,你是如何看待CPI的這種結構性上漲的?

  姚景源:從上述特徵可見,越是相對落後的地區,CPI上漲越快,因為這次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引起,而落後地區的恩格爾係數較大。所以,我們應該看到,這次物價上漲的最大受害者,是低收入群體,尤其是相對落後地區的低收入群體。

  在本質上,物價的結構性變化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必然規律。目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之中,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進程中,價格的結構性變化恐怕應該是常態,農產品等一些產品的價格仍會逐步上升。

  《第一財經日報》:針對今年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一些矛盾,你認為2008年政策調控應重點警惕的問題有哪些?

  姚景源:物價上漲過快是今年經濟運行的最突出矛盾之一,在商品的替代效應的作用下,當前的物價上漲存在著由結構性上漲轉化為通貨膨脹的巨大壓力。而通貨膨脹的最大危害在于,它擾亂了市場信號、破壞了市場機制,所以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第一位目標,這一點毫無疑義。

  目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並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首要任務,我認為明年的物價水平肯定會低于今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