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耕兩岸教育交流 等待種子發芽
--訪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0 15:06:26  


楊朝祥校長(左五)與中評社高層訪問團合影
 
  兩岸的大學相互交流,對於部分台灣方面發展得並不快,或是沒有當作重點項目,但因為大陸當作重點發展項目,對於台灣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例如中醫藥,雖然台灣也有自己的中醫藥學校和系所,但就規模而言並不大,我曾經看過幾個大陸的中醫藥大學,在規模方面相當大,尤其是以西醫的方式診斷,再以中醫的方式治療,有些部分台灣沒有那麼完備,這是兩岸學術交流中比較實質面的部分。

  在學術方面另一項好處是,兩岸已經開始討論雙方進行整合型的共同研究,攜手開發數位教材;將來不只提供台灣和大陸使用,也包括香港和新加坡在內,甚至全世界的華人社會都可以使用,目前正在推動當中。目前我的看法是交流才剛開始,大家各顯神通,在合作過程中,當然也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產生。

  比方說,大陸學生到台灣念書,醫療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台灣是全民健保,大陸學生無法適用;我們是否應該有一套醫療保險制度,支撐大陸學生到台灣念書,這個部分應該是需要思考的。學生總是學生,到異地念書總是會偶有小病痛,兩岸應該同意,如果學生很多的時候,應該有一套幫忙學生的輔導中心。

  目前台灣對於世界各地比較多台灣留學生的地方,都是由“教育部”國際文教處派出文教組的人員駐點,現在有20個地方左右;未來兩岸應該比照這個方式,對於大陸來台念書人數比較多的地方,比如說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都有一個據點,當學生發生特殊狀況的時候,能夠給予學生幫助。過去台灣留學生在大陸,我們是找台商幫忙;台灣也應該在沿海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甚至於福建地區,都有很多台灣學生在此念書,台灣教育部也應該在此駐點,在必要時給予學生協助。

  推動兩岸“教育ECFA”合作空間大

  訪問團:台灣目前通過的陸生三法,有“一限二不”入法,兩岸教育交流未來還有什麼合作空間?

  楊朝祥:我們常笑說兩岸已經簽署ECFA,未來還應該簽署一個教育的“ECFA”,E就是Education(教育),兩岸在教育方面還有許多合作空間;有人說也許我們應該從高等教育做起,當然在未來兩岸教育交流上,還有很多執行面的部分須再深入討論。

  台灣在政策的穩定性方面應該不是問題,過去在很多制度上都是以試點的方式,只要立了法,就會比較穩定。對於在野黨堅持的“三限六不”,我是覺得,在目前這種狀態下,這是為了讓制度能夠開始試行,我相信過一段時間,一些疑慮慢慢消失之後,應該會逐步轉變。

  我對於陸生“限制醫事學歷採認”部分,深不以為然。我們對醫學系學生學歷採認,有一套制度規範,根據台灣“醫師法”修法,國外醫學生回台灣當醫師要過五關,如果我們制度好的話,為什麼對大陸要特別限制?

  早期台灣學生出國念醫學系,教育部承認九大醫療先進地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的醫學系學歷,這些是醫學最發達的地區;前一陣子波蘭醫學生事件,因為2004年歐盟成立以後,衛生署就把歐盟解釋為歐洲地區,許多學生到波蘭取得學位,回台考照引發爭議。

  其實早期我們通稱非九大地區醫學生為國際生,因為需要通過翻譯來做實習工作,我們覺得不夠落實,所以在台灣以外念醫學系的學生,必須先經過嚴格的“學歷甄試”把關;我記得第一年的錄取率還不到1%,這些年平均錄取率大概2到5%。

  現在教育部準備修改“醫師法”,針對非九大地區的醫學系學生,第一關就是的學歷甄試,第二關是醫事專業考試。因為那時候我在考選部,對於醫師的考照作了一些改變,我們醫生是念7年,四年級的時候先考第一次;之後學生要實習,通過實習以後,我們最近又開始規劃,2012年開始學生要考臨床考試。實習一關、臨床一關,最後是執照的考試,總共有五個關卡在那裡,你沒有通過這五個關卡,你根本不可能拿到醫師執照。那我們為什麼對大陸醫學系學生學歷要做限制?沒有必要。

  當然早期的時候,先從承認學校開始。我個人認為說,那些“限”、那些“不”,是為了讓制度能夠過關的妥協結果。但要拖多久,我也不知道。有時候一拖就拖很久,1996年我們開始承認大陸學歷、制訂辦法,到2010年才通過,十幾年!

  台灣陸生三法部分,我剛好從頭到尾都有參與,台灣部分是我當“教育部長”批的,那時候每年都會談,大陸教育部老是跟我說,我們學生多得是,你們要多少?

  現在你看大陸一年出生率二千萬人,和台灣的人口差不多,二千萬到高中畢業大概剩一千萬左右,之後高考錄取率約56%,本科與高職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還剩下四百多萬。念本科的事實上只有二、三百萬人,還有很大的空間。

  設立台商子弟學校第一人

  訪問團:據說開辦台商學校,校長也是第一人!

  楊朝祥:那也是我們在兩岸交流裡重要的里程碑,剛開始談的時候,兩岸都認為不可行,那時候意識形態都那麼重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允許設立一個用台灣教材、台灣老師的學校。後來大陸的台商會會長,一連幾任都是東莞地區台商,所以就為這件事情協商,後來沒有問題了,地方就通過,那時後是2000年。

  大陸先同意了,但那時還有一個問題是校長問題,他們說應該由大陸方面出任校長,可是我們認為說,既然用我們的老師、用我們的教材,是我們的子弟,應該是用台灣人當校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