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以“台灣新國族”解構國民黨
http://www.CRNTT.com   2020-08-01 00:11:51


在民進黨兩度執政的大力推進之下,“台灣新國族”的歷史認知的建構,已經解構了國民黨立黨之基。
  中評社╱題:民進黨以“台灣新國族”解構國民黨 作者:曾曉栩(厦門),厦门市台湾学会秘书长

  李登輝在1990年代掌權後,訴諸於“台灣人要自己當家做主”、“台灣人要出頭天”,強化“台灣主體意識”,在政治上追求“獨立建國”,在文化歷史上篡改編造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歷史,建構“台灣新國族”。台灣自1990年代開啟的教改運動,實質是以“去中國化”,建構“台獨”史觀,切斷台灣與大陸的文化歷史聯接。民進黨兩度執政,透過強化“台灣主體意識”的教改與輿論導向,綠化民意,成功變身為“護主權、愛台灣”的政黨,同時以“台灣新國族”史觀解構國民黨的立黨之基,打擊國民黨,圖謀長期執政。

  一、修改課綱建構“去中國化”的“台灣新國族”

  李登輝曾經公開宣稱,“教育不改,人心不會改變,過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華的觀念範圍中,台灣不需要大中華主義”。①台灣在1962年、1971年、1983年的課綱都仍然使用“我國”指稱中國。李登輝執政時期頒行“88課綱”,台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列在中國史部分。1998年歷史科被併入社會學習領域,在社會課里植入由“以台灣為中心”的“同心圓史觀”,台灣學生的歷史意識和認知開始被置入“台灣主體意識”框架之中。所謂“同心圓史觀”,就是主張歷史教育應從台灣鄉土教育開始,進而台灣史、中國史、亞洲史,最後才是世界史,一圈圈向外推移,實質就是“以台灣為中心的”的“台獨”史觀。2000年陳水扁執政後,立即再修課綱,2006年開始執行新課綱。台灣史首次獨立成冊,並脫離中國史範圍,“同心圓理論”發揮異乎尋常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明清史和民國史放在世界史範圍,中國史被進一步“世界化”、“外國化”。

  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對課綱進行微調,主要是修正李登輝、陳水扁主政時期對高中語文與社會科課綱的“去中國化”和歌頌日本殖民統治的錯誤史觀。2014年公佈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課綱微調中把“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把“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把“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改為“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構想”;對慰安婦的描述增加“被迫”兩字等17處重大爭議。②這項在歷史教育的撥亂反正工作遭到強烈攻擊,2015年在野的民進黨以“馬英九政府未公佈微調課綱會議的發言紀錄及成員名單,進行黑箱作業”為名,反對撥亂反正的課綱微調,煽動學生聚集並衝擊“教育部”,發起“反課綱運動”,馬英九當局迫於壓力,不得不宣佈新舊課綱並行,由各縣市自行選擇。

  2016年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蔡英文當局在5月21日,也就是上任的第二天,即以行政命令廢止馬英九時期的“微調課綱”,同時開始研擬“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據台灣《自由時報》2017年6月19日報導,這一草案的內容指明將原本“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台灣最近五百年脈絡”,把高中歷史科目的中國史列入東亞史,要為下一代構建“以台灣為主體的新國族史觀”。

  2018年民進黨當局推出“十二年國教課綱”,其中歷史課綱體現更為嚴重的“去中國化”和“日本皇民化思想”。在新版歷史教科書中,篡改歷史建構出來的“台灣新國族”史觀清晰地呈現出來:以南島語系取代中華民族,甚至以血源DNA否定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血緣關係;以海洋民族取代亞洲大陸的中華民族,完全切割兩岸之間的民族關係。③以“多元文化”取代以中華文化為主流的歷史事實,無視兩岸的地緣與歷史關係,把中華文化對台灣文化的絕對影響力,弱化到與歐美、日本及其他外來文化同等地位。

  “台獨”的種子隨著教改落地,植入台灣社會的土壤之中,現在處在開花結果之時,已經製造並且還在製造更多的“天然獨”世代。當前台灣青壯年一代,在過去二三十年間,正處於學習受教育階段,是人生觀和身份認同的重要形成時期,但因受“台獨”教材荼毒,他們對歷史事實大多是非不分,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對中國的認同感。

  二、建構“去中國化”的社會生活與輿論環境

  2016年民進黨再度執政之後,一是快速開展一系列“去中國化”、“去中華文化”、“去蔣化”等行動,如移除蔣介石銅像、停辦抗戰周年紀念展、台北故宮“本土化”、大幅刪減語文教科書文言文比例、裁撤“蒙藏委員會”等。二是以“維護台灣安全”、“防止大陸滲透”為藉口,充分利用執政優勢,特別是在立法機構中占多數的優勢,通過“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等一系列修法、立法,建立限制和懲罰兩岸交流的機制,確保民進黨即使未來失去執政地位和立法機構多數地位,也能對兩岸人員交流往來進行阻撓、限制甚至入罪。民進黨的這些行為在台灣社會基本上都沒有遇到真正的阻力。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民進黨當局的一系列防疫政策操作,也帶有強烈的“去中國化”和“反中抗中”的特質。如宣稱“防疫不容有破口”,實則衹針對中國大陸不針對歐美,再三阻撓大陸後續加班機運送滯鄂台胞回鄉,對滯留武漢台胞的證件進行特別標注,不顧人道而將台胞拒之門外;不讓陸配無台籍子女入台,“抗疫英雄”陳時中一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國籍’選擇做承擔”贏得一片附和之聲;民進黨當局拒不遵守世衛組織對新冠肺炎的命名規則,跟隨歐美反華勢力使用“武漢肺炎”、“中國肺炎”,操縱“網軍”散佈“中國用病毒攻陷台灣”等極端言論。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改“健保法”,修法針對的對象為對兩岸交流有積極作用長期在大陸工作生活的台灣人以及台灣人與陸配的婚生子女,島內的新聞媒體則大篇幅以“黃安與小明們”掏空台灣健保作標題,進行貼標籤式的輿論引導。

  台灣社會對民進黨當局推行的防疫政策的反應,顯示出普通民眾很容易被蔡英文當局“去中反中”言論所左右,認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蔡當局一系列“以疫反中”、“以疫謀獨”的表現。據《美麗島電子報》2020年4月28日最新的民調顯示,大部分的台灣民眾滿意蔡英文當局的表現,蔡英文的滿意度創出新高,滿意度為70.3%,比3月的69.4%再升高,為2016年上任以來的高點。④

  在社會政治、生活環境、網絡媒體、輿論氛圍等耳濡目染下,台灣民眾在生活上、在言語使用與政治傾向上不知不覺被潛移默化,具有“台獨”意識的“新國族”認同與社會價值觀,已經深刻影響普通民眾特別是青年群體。後天製造而成的“天然獨”不是不瞭解中國,而是受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體系的影響,在國家民族認同上,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主體”,在自我認知上,自認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自認為展現對“台獨”的忠誠與對“中國”的仇恨才是真正的“愛台灣”。在民粹盛行和“綠色恐怖”的氛圍下,很多理性的人不願或不敢發聲,衹要政治或史觀立場稍有不同,就會被攻擊,輿論暴力鋪天蓋地,而“以台灣為主體”的“台獨”理念,正在被普及成為意識形態上的“政治正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