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異同、心態及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0-07-31 00:15:48


在當今大陸崛起正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民進黨繼續執政無疑會加速兩岸統一進程。
  中評社╱題: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異同、心態及前景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民進黨繼續執政無疑會加速兩岸統一進程。台灣根本無法脫離大陸,這是“台獨”分裂勢力永遠的痛。因此,台灣現在的選擇以及民進黨當局未來能做什麼,與他們對台灣前途的單向思維或一廂情願關聯不大。在當今大陸崛起正不斷加速的大背景下,民進黨的持續執政正導致兩岸統一方式發生前所未有的裂變。有跡象表明,可能會從大陸一再提倡的兩岸民主協商、共議統一,逐步轉變為台灣非自願走向“被統一”的歸宿。

  近年來,尤其在2020年台灣“大選”之後,與台灣學者深入交流時,發現對方的關注點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僅僅停留在“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更為關注的是統一與“被統一”等以往的禁區。這也印合了島內一項持續、重要的社會調查。依據從2017年起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所做的這項長期追蹤的調查研究,台灣社會“當下的統獨選擇”項,46.4%-48%的民眾選擇“獨立”;“預期未來的統獨走向”項,則以“被統一”居多,高達49.7%-53%。這顯示島內主流民意的主觀期待與客觀認知之間存在著明顯落差。本文僅對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異同、心態及前景作一粗淺的探究。

  一、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異同

  談及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差異,當下比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雖從語句上兩者僅差一個字及一個標點符號,可其時代意境、核心意涵卻相差甚遠。

  首先應該看到,這兩者的最終目標完全一致,即陸台合二為一,實現中華兒女久盼的祖國統一大業。這是新世紀中國共產黨必須完成的三大歷史任務之一。衹可提前,不容滯後。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解決台灣問題,雖有時限,但就目前而言,暫無具體時間表。

  其次論及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則歸屬為路徑、方法及手段。如果說最終目標是戰略總圖,那路徑、方法、手段純屬戰術範疇。既然大陸方面已明確宣示,必須實現最終統一,不可一代一代拖下去,若台海雙方都有願選擇“統一”項,當然就比較好辦。陸台都想到一塊,有意願攜手合作,共通共融,邁向統一,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的長治久安。這是歷經幾十年理論研究,再結合現實觀察,誰也無法否認的合理結論。當海峽兩岸心平氣和坐下來談,統一的成功已有了一半的希望。雙方都願意以對話取代對抗,以談判消除分歧,各種問題一一擺到桌面上,通過友好協商,逐步解決問題,最終共同走向兩岸的統一。

  但若台方想盡辦法“以拖待變”(所謂的“維持現狀”其實質就是“以拖待變”),甚至公開處心積慮抗拒統一,那負有高度歷史責任的大陸方衹能“對拖施壓”,“統一”衹能藉助於有形、無形的“鐵掃帚”來掃除“台獨”灰塵。“鐵掃帚”不到,灰塵自然不會自己跑掉。至於“鐵掃帚”如何掃掉灰塵,那就要視屆時所面臨的具體情況,見招拆招,採取不同方法。這不是簡單到衹能通過武統加以解決,也不是一味局限於和平發展為惟一路徑。但有一條必須強調,雙方如願談“統一”,台方手頭掌控許多砝碼,有許多辦法可以自如運用,最後獲得最符合自身利益、較為滿意的結局。而落到“被統一”的地步,在外加力的作用下統一,原先掌控的砝碼便會大量流失,要想最大程度維護自身設想的利益,就變得不那麼容易了。

  二、台灣統一與“被統一”的心態

  社會學家指出,社會發展的思想基礎歸結為社會心態。台灣的統一與“被統一”,與島內的社會心態息息相關。這一點誰也不會輕易否認。而社會心態往往通過社會主流民意表現出來。談及島內的社會民意,台灣有一句話十分形象,叫做民意如流水,時時在變。而在民進黨長期、壓迫式地灌輸、唆使下,當今的台灣社會,尤其是“1·11”“大選”後的島內氛圍,變得詭異、壓抑、反常。

  新冠肺炎爆發後,一水之隔的台灣也受到衝擊。面對疫情的蔓延,外界大都認為,不論是基於防疫工作的需要,或是兩岸民間往來密切的情形,台灣應與大陸合作抗疫,方能有效地防治新冠肺炎。可台灣當局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高舉“反中”大旗,將抗疫心力都花在如何藉此凸顯台灣“主權”,切割台灣與大陸的連結,想盡辦法“以疫謀獨”,與大陸唱對台戲,籍此拼命擴散“台獨”政治病毒,蓄積“反中拒統”的政治能量。

  更有甚者,如今的台灣已到了無法容忍一丁點兒中國因素的存在。衹要有一點中國的聲音,蔡英文當局及其豢養的媒體和網軍便會猛撲過去,群起攻之,其走火入魔的癲狂和偏執與邪教已別無二致。在他們的黨同伐異之下,加上憑藉政治權力製造的政治高壓,島內各界已噤若寒蟬,唯剩“台獨”、“反中”、“抗統”的叫嚷。

  然而,這種不可一世的舉動,對台灣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是向上提升了,還是向下沉淪了?答案是不言自明的。正是這一幕幕層出不窮的“反中”、“仇中”、“抗中”的戲碼,正在把台灣引向一個低智化且道德淪喪的社會,正一步步窒息台灣的生機與發展,進而企圖全面阻斷台灣與大陸的統一之路。這豈是一個健康正常的社會擔當、作為?!儘管人們有理由相信,它並不能代表台灣社會大眾真實的心聲,但無論如何這都不是正常社會應有的現象。

  面對人類共同的災難瘟疫,就因為它是在大陸發生,民進黨當局及其擁躉就幸災樂禍,落井下石,連人類最起碼的道德良知都不顧。這難道不是道德淪喪?!當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尋求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時候,蔡英文等卻在變本加厲地幹“台獨”、“反中”、“仇中”、“抗中”的勾當,充當某些外國“反中制中”的棋子,執意與14億中國人民為敵。還有那些“台獨”、“反中”的擁躉,他們渾然不知自己和台灣正被蔡當局帶向絕境,還以為是緊跟著蔡英文在幹一場什麼“與大陸脫鉤”的“神聖”、“偉大”的事業。

  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些台灣民眾一邊在享受兩岸交流的碩果及大陸豐厚的讓利,一邊卻沉溺在民進黨當局“反中”的潮流中隨波蕩漾,不時還會應聲附和。舉不久前兩個最明顯的例子:一網紅的年輕台灣藝人為大陸產品作代言人,竟招致“不愛台”的駡名。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發文就大陸的教育、醫療、經濟等列出8點給予讚美,結果竟引來網友們“強烈不滿”,紛紛反酸蔡正元“去大陸吧”、“怎麼還待在台灣?”

  眼下在執政黨拼命形塑“台獨”唯大的島內,形成了一個奇特的邏輯推理,你要愛台,就得“反中”,“反中”與愛台劃上等號。隨之而來就是拒統。當社會民眾一舉一動被泛政治化,被“仇中”、“拒中”、“反中”、拒統意識形態化,這個社會的正常心態確確實實已被嚴重扭曲,已被掏空顛覆。若再進一步,持有這種心態還若無其事,沾沾自喜,那離開大陸被迫推行的“被統一”就僅一步之遙,隨之所付出的代價將悔之莫及,無法挽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