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融合發展 專家把脈機遇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9-12-12 00:20:40


第二十八屆兩岸民情學術研討會在韶關舉行。(中評社 沈而忱攝)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記者 沈而忱)12月4日至5日,由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廣東省台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第28屆台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廣東韶關順利舉行。中評社記者注意到,不少學者結合當前的台海局勢,對兩岸融合發展的機遇、挑戰、方式等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廣東中華文化學院文化工作部主任、教授馮穎紅認為,融合發展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涵義,第一是經濟上的融合發展,這是融合發展的基礎。兩岸經濟層面的交流、互惠互利,最終形成兩岸共同的市場,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狀態。第二是社會的融合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習主席在1·2講話中提到的“應通盡通”。
 
  馮穎紅提到,經濟融合和社會的融合,結果就會產生文化的認同,從而推動政治上的認同,這是兩岸和平統一的路徑,所以融合發展是我們在新時代推進兩岸關係的理念。當前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途徑,第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大陸要繼續提升綜合實力;第二要構建兩岸融合發展的話語體系;第三要加強對建立和完善兩岸融合發展的制度研究。隨著兩岸經濟的進一步交流,人流的往來越來越多,加上惠台的制度化建設,對台灣的民眾,尤其是青年人更有吸引力,對兩岸的融合發展,必將會起到推進、推動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桂清歸納總結了兩岸融合的理論建構。他表示,兩岸融合發展大概念,包括了發展內涵體系(兩岸融合發展到底要幹什麼?)、政策保證體系(要怎麼融合?怎麼才能確保融合推進?)、價值目標體系(融合發展是為了什麼?)三大理論體系,其中又具體化為兩岸一家親、兩岸心靈契合、兩岸命運共同體等等價值理念體系。

  陳桂清表示,兩岸融合發展理念的創新是對我國治理能力理論的豐富和完善,它的創新點主要有五個方面。第一,突出強調了兩岸關係的價值追求;第二,完善了促統促融的法律保障;第三,形成了全新的涉台理論政策體系;第四,完善了我國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第五,為了今後的統一積累了經驗。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