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協創中心厦大谋略 部署五大研究平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7:59:37


廈門大學副校長兼創新協同中心主任李建發在會議開幕式上致辭(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作者 季燁)3月22日上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簡稱“兩岸協創中心”)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廈門大學舉行。全國台聯會長汪毅夫、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汪文頂、復旦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楊志剛,以及兩岸協創中心各平台部分校內外專家代表等180人出席。兩岸協創中心主任、廈門大學副校長李建發主持會議。

  朱崇實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兩岸關係做出的新論斷,也是當前理論界和實務界亟需深入研究和努力實踐的新命題。自2012年10月,以廈門大學、復旦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簡稱“三校一所”)為核心的兩岸協創中心在在兩岸關係研究方向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實現了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跨地區的協同目標。希望通過本次理事會會議,認真總結過去一年兩岸協創中心的培育成效,進一步推進中心的建設工作,從而為順利通過國家“2011計劃”的認定做最後衝刺。

  兩岸協創中心執行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教授代表中心匯報了過去一年兩岸協創中心的培育成效。他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兩岸協創中心以教育部、財政部實施的“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為指引,先後爭取到了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等四家單位的支持,並協同了海峽兩岸的30多家政、產、學、研、用單位,完成了中心理事會、學術委員會、五大研究平台的組建工作,在探索鼓勵人才、資源和信息流動的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據劉國深院長介紹,在培育期間,兩岸協創中心20位首席專家領銜的10支創新團隊共爭取國家級重大攻關課題24項,科研經費逾千萬。在人才培養方面,兩岸協創中心還打破學科藩籬,成功獲批“台灣研究”交叉學科,積極探索複合型、應用型的兩岸事務專門人才。

  兩岸協創中心不但潛心理論探究,還大力推動並參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偉大實踐。在台盟中央、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和廈門市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等單位的支持下,兩岸協創中心先後設立了北京交流基地、平潭實驗基地和海滄實踐基地,在兩岸青年交流、社區發展、產業合作等方面開展實實在在的先行先試。此外,兩岸協創中心還在台北、高雄等地設立研究基地,為定期化、常態性地派出研究人員、密切掌握台灣社情民意的脈動提供第一手資料。

  汪文頂、楊志剛以及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等分別代表協同創新中心共建單位發言,對中心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與會專家學者分別在各平台小組會上發表了自己的感言和建議。今天的會上,協創中心分別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大理論創新平台、兩岸經濟一體化平台、兩岸文教融合平台、兩岸社會整合平台、兩岸共同事務合作管理制度化平台等五個研究平台的專家學者簽署了聘任合同。理事會並召開了第二次學術委員會議。

  據悉,“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目標是通過系統橋接的方式,更好地解決兩岸經濟合作、社會接軌、文教融合以及其他共同事務,鞏固並深化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事實。將中心建設成為海內外最具權威性的台灣研究思想庫,人才庫和信息庫,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特色智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