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紀錄片《黃埔》的能說和不能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15:23:54


 
  統計戰亡者?絕無可能

  和陳君天不同,制片人鄧康延對《黃埔》的期待一直是“上星播出”。

  十年前,鄧康延還是香港《鳳凰周刊》主編,偶然看到《一寸山河一寸血》,被深深震撼。2008年,他在台灣拜訪了陳君天。此時,他已從《鳳凰周刊》辭職,專心做起紀錄片,並且和團隊完成了一部關於抗戰的作品《尋找少校》,另一部《發現少校》也在製作中。

  作家孫敏偶然在雲南發現一張美軍葬禮的老照片。《尋找少校》從以此順藤摸瓜尋找那些犧牲在中國戰場上、身份不明的盟軍。幾年間,他們穿越怒江和高黎貢山,遠赴美國國家檔案館,在得州尋訪到犧牲少校威廉·梅姆瑞的女兒,並找到了埋葬梅姆瑞少校的地點:高黎貢山鍋底塘。《發現少校》正相反:循著一位美軍少校後代披露的六十多年前的照片,尋訪了中國的遠征軍老兵。

  做這兩部紀錄片,鄧康延親自拜訪的老兵有三十多個。他一直想做一個詳細的統計:抗戰到底死了多少人、都是誰、死在哪,後來發現全無可能。“日本人把他們的陣亡戰士數量統計到個位,連戰馬都有數,我們連營長甚至團長死在哪裡,都沒法統計。”

  那些營長、團長,大多來自黃埔軍校。他們不同於普通士兵,因為官階更高,1949年後,若不隱姓埋名,多半會被判刑,很多人被判了20年,直到1975年大赦才重獲自由。趙振英是黃埔十四期畢業生,是《發現少校》中的“主角”。他參加過昆侖關戰役,在印緬戰場上打過仗,抗戰勝利時是南京受降儀式的警衛營長。他沒參加內戰,也躲過了多次運動,一直在天津做普通工人,1968年“文革”時卻被關進大牢,七年後大赦時才被釋放。

  和陳君天相識兩年後,鄧康延終於鼓起勇氣,邀請他拍攝《黃埔》。陳君天十分猶豫:如果不能在大陸播放,他寧願不拍。鄧康延拍著胸脯對他保證:你只管拍片子,播出的事我來搞定。陳君天一點都不信:“都跟我說能搞定,沒有一個搞得定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