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緝思談美國身份政治:歷史與未來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21-04-07 00:14:21


王緝思教授(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實習記者 王嘉航)4月5日晚,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以“身份政治在美國”為主題講座。王緝思表示,今天美國政治受到財富集中、貧富分化和全球化的強烈衝擊,文化、宗教、人口多元化,開始走向分裂、極化、碎片化。美國乃至西方各國的身份政治問題目前不僅難以得到解決,而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發展出更複雜更多元的衝突。

  講座開始,王緝思以美國電影《利刃出鞘》中,Mata家族和Thrombey家族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代表新移民,窮人和白人,富人之間的關係為引子,指出白人並非新大陸的主人,那麼拉美地區的新移民又為何不能合法的享有財產權呢?王緝思指出,今天美國身份政治最突出的問題是,本土白人和新移民的矛盾,主流價值與特殊群體的衝突。

  美國身份政治問題的形成與現狀

  王緝思回顧美國身份政治問題的形成過程表示,從17世紀販賣黑奴到北美後,在法律上自我規定為“白人”的美國人雖然一開始就承諾給所有人自由,但這種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非洲裔美國人和其他少數族裔的自由平等權利。“實際上,美國的政治結構從一開始就被那些認為剝削合法的美國人和認為其不合法的美國人之間的衝突所塑造著。”

  他指出,美國的南北戰爭雖然結束了奴隸制,但並沒有消除支持或反對種族主義的社會情緒。由此,支持種族隔離和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聯盟應運而生,並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直主導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曾經支持種族隔離制度的保守派在解決美國種族問題時將自己重新包裝為無種族意識政策的擁護者,反對被許多民權運動家所強調的有種族意識措施。

  王緝思認為,不能將無種族意識和有種族意識用簡單的“好“與”壞“來界定,有種族主義者對種族的劃分在很大程度上將有色人種歸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這樣反而能幫助其更好地以共同體形式實現公民權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