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柳金財:從九合一選舉低投票率看後年大選
http://www.CRNTT.com   2022-12-11 00:27:29


 
  再者,“抗中保台”路線、非地方治理議題,凌駕於地方公共事務討論,致中間選民對媒體報導持疑慮及負面印象。中間選民在地方選票結構,產生“坍塌”現象,民進黨政策理念及選戰訴求,難以獲中間選民及年輕選民共鳴。相對於2020年蔡英文獲817萬票,明顯是民進黨流失大量中間選民、年輕選民,這些選票高達340萬選票。

  根據“2022年電視台選舉新聞學者監測聯盟”的調查顯示,選舉聲量前四名分別依序為陳時中、高虹安、蔣萬安及黃珊珊,佔據總監測時間將近2/3;整個台北市長選舉總聲量佔1/2,若是個別候選人來說陳時中約佔1/5以上。不對稱的媒體報導狀況,有違媒體公器角色及輿論第四權中立性,並無普遍性關注各地選舉報導,沒有考慮東部及南部選民之知情權。

  這些媒體報導選舉新聞的高聲量,陳時中有四次是聲量王、高虹安有二次是聲量王。高聲量卻集中在個人人格特質、人際關係網絡、肢體接觸是否涉及性平事件、疫情防控及疫苗購買爭論、男女朋友關係、碩博士論文抄襲、助理費不當領取及八卦消息。甚至在地方選舉中,執政黨領導精英高唱“抗中保台”、“務實台獨”、“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及影射候選人“親中賣台”行為。如此地方選舉及地方治理便流於高度“娛樂性”、“媚俗化”及“政治化”的口水戰,引發中間選民及年輕選民的反感。

  最後,“鐘擺效應”高於“滾雪球效應”,有其發生的條件配合。此次地方選舉創下民進黨建黨以來最為糟糕的結果,北北基、桃竹苗、中彰投及宜花東全線潰敗、三個離島僅攻克澎湖縣,六個“直轄市”只贏兩個、贏得嘉台高屏等縣市,不僅形成“北中東藍天執政、南綠地執政”區域治理結構;也產生“地方包圍中央”效應。儘管國民黨幾乎完美勝利,但選票比上屆少掉15萬,民進黨則少掉40萬,兩者共減少55萬張選票。在社會基礎上,藍營大於綠營。

  九合一選舉流失的選票,源自廣大中間選民政治參與的缺席,2024年大選中間選民會否重新回潮產生關鍵性影響?究竟是產生“滾雪球效應”的政治發展邏輯,還是一輸再輸陷入“惡性循環”;或者是產生“鐘擺效應”的邏輯,產生逆變政治結果,民進黨再度逆轉勝呢?目前言之過早。若國民黨黨內團結、美中關係相對和諧及大陸對台政策相對緩和,民進黨“抗中保台”難以發揮效應。

  然而,若國民黨因黨內“總統”初選分裂、美中衝突加劇及大陸對台政策強勢壓制,多重變因齊爆發,恐適得其反助攻民進黨候選人。就此而論,2024年大選,民進黨仍會繼續操控“抗中保台牌”,而國民黨內訌、中美關係持續交惡及兩岸敵對上升,可能為民進黨“抗中”路線提供豐富養分。

  (作者: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