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理台灣問題應有新思維 |
中評社╱題:從兩岸關係現狀看處理台灣問題應有的新思維 作者:鄭劍(北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委員、教授,海峽兩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前言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有負於島內外多方的期望,其狀見之於近期島內民調資料、大陸相關反應、國際有關態度上。而此前海內外一些人士之所以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有期望,是因為隨著兩岸交流交往合作歷經30年的不間斷推進,兩岸關係的經濟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更緊密的交流合作和一體化關係升級成為結構性需求,台灣也越來越離不開大陸。按照歷史的發展規律,任何台灣執政當局都應順應大勢,不斷調整政策,以延續和平發展大局,維護台灣民眾福祉。但目前看來,蔡英文當局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似是而非的“調整”,虛應有關要求和壓力,實質上冥頑不化地向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政治理想”持續拱進,遂導致兩岸關係一步步滑向危險境地,最近更是提出要對大陸政策做出調整,以懲罰大陸在外交上對台灣的打擊。
蔡英文當局的如意算盤是,用虛的“調整”換取大陸實的退讓,期待大陸方面認可或者至少容忍、默認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態度,包括對其推進“柔性台獨”進程、疏解兩岸合作吸力、投靠日本右翼政府、擁抱美國亞太戰略等言行視而不見的情況下,繼續“維持現狀”不變,以支持民進黨政權發展島內經濟、拓展“國際空間”。這樣的要求無異於讓大陸容忍“台獨”,自食其反對任何形式“台獨”的諾言。這是斷無可能的,一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蔡英文和民進黨應當明白這個道理。
聯想到一段時期以來島內社會出現的複雜變化,從避免給反“獨”促統大業遺留更大難題計,新形勢下似應對台灣問題各個方面做出新的思考和衡量,包括進一步轉變長期以來在部分人腦中存在的某些固有觀念和思維模式,並在實踐中推出相應舉措、展開相應的行動,為可預見的將來創造出處理台灣問題的新經驗。筆者總的看法是,只有以“不平衡”的思維,才能找出實現台海局勢“再平衡”的途徑。
調整看待島內民心的線性思維
破除“唯民意論”的束縛
中華民族重民本,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語)。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政黨,執政為民,故爭取台灣民心是一貫政策,這一點永遠也不會變。但是,如何判斷島內民意、如何影響島內民心、如何爭取島內民眾,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是單純線性思維可以弄清的,不是單純君子之意可以揣摩的,不是單純片面示好可以解決的。要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看待和處理民心民意問題,不能糾纏於一時、一地、一面,不必對島內民意變化過分敏感、看得過重。爭取台灣民心的方式方法不應一成不變,應當既有直接的途徑也有間接的手段,既有利多的感召也有利空的誡示,既有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也有暴風驟雨、雷霆萬鈞,“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思考處理台灣問題固然應當顧及島內民意因素,但還要顧及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大局需要、兩岸作為一個整體的民意訴求以及島內健康力量的培育。至少,島內一時的民意波動不應當是形成判斷、提出建議、做出決定的主要考量因素。要防止“唯民心論”、“唯民意論”、“唯選民情緒論”,或者拿島內民調資料說事,以一部分台灣人“高興或不高興”臧否政策;或者片面迎合民意,被一時一地一面的所謂“民意”牽著鼻子走。大陸的《環球時報》曾有一篇文章警告:“蔡英文休用‚台灣人不高興‛要脅大陸”。我看這句話也可以改成:“別老拿台灣民意說事”,因為大陸也有民意。
調整不輕易使用非和平手段的思維
2005年出台的《反分裂國家法》共10條,雖然只有後面兩條涉及非和平手段運用,但該法的重心就在這兩條。和平的手段固然是上選,但當和平的手段達不到維護和平的目的時,就應果斷採取另外的手段。況且非和平手段的體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大規模炮火相向。
當世界上出現一些非常事態時,美國總統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問“我們的航空母艦在哪裡”?中國人不會有這樣的思維。中國人的孩子哭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糖在哪裡”?但是,還應該看到,中國人從來“不怕鬼、不信邪”,從來敢於直面最嚴峻的挑戰。當“台獨”分裂勢力一意孤行,“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①,應當使用不同樣式和烈度的非和平手段強行扭轉局勢。當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推行的“柔性台獨”隱蔽性更強、對台灣社會深層次毒害更強,導致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前景更加明確,當分裂舉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非和平手段將成為必然選項。在台灣問題上,不到最後一刻固然不應輕言放棄和平,但最後一刻不是“無限期拖延下去”的代名詞。這一點應該更清晰地表達出來。
當然,硬性的手段不是針對廣大台灣同胞的,是針對“台獨”的。“台獨”分子的臉上固然沒有標著“台獨”二字,但他們涉及兩岸的言行會暴露其身份,整個台灣社會也有責任遏制“台獨”的張揚。島內一些人對兩岸問題固然還有個認識過程,但是歷史給思想轉變的時間窗口往往是有尺度限制的,不是無限期、一代傳一代的那樣的洞開之勢,局中人如果不主動適應,便必然會被動地被倒逼調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