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經濟發展正陷全面失能衰退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23-08-26 00:12:07


 
  曲意低報消費者物價水準之害

  影響工業生產成本、企業公司營運利潤率及民生經濟生活費用成本最關鍵的,就是通貨膨脹率及物價水平;根據官方統計數據,台灣2022年通膨率為2.9%,而2023年更將進一步降至1.9%,與全球的7%相比,台灣物價飆漲壓力明顯低於全球;2024年通膨率更估計會進一步降至1.7%;而失業率方面,官方說法是,今、明兩年都能夠維持在3.7%的相當低水準。

  依民進黨政府官宣:與世界主要國家2023年頭兩個月CPI平均漲幅相比,歐元區漲8.6%、美國漲6.2%、南韓漲5.0%,台灣物價上漲率2.74%並不算高;另據2023年3月S&P Global的預測值,2023年全球CPI年增率5.25%,較2022年之7.60%已下降2.35個百分點,因此全球通膨在美國帶頭升息下,似乎已經有所趨緩,那麼為什麼台灣民眾仍對消費物價上漲情勢,竟然會這麼痛惡有感呢?

  台灣民眾對消費物價飆漲情勢痛惡苦感

  主要原因是政府設定的“通貨膨脹警戒值2%”,跟今天全世界共同經濟發展認知都以2%通貨膨脹率作為最起碼的正常成長發展條件,大不相同。因此,台灣所有物價統計數字,都以“扣除自然通貨膨脹率6%”來呈現。也就是說,官方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3.05%”,實際上是通貨膨脹率10%。

  根據官方統計,台灣2023年第一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3.05%,創半年來最大漲幅,遠高於政府設定的“通貨膨脹警戒值2%”,雖然1、2月CPI摻雜著農曆春節之季節性因素,但2023年前三個月CPI平均漲幅高達2.62%,物價上漲仍相當顯著;而2023年第一季台灣實際體感的民生經濟消費者物價,根本超過25%以上,不但物價高,而且普遍供應短缺,以致百姓大眾苦不堪言。

  主計總處最新預測2023年台灣保2希望破滅

  2023年台灣出口受重創,整體經濟景氣展望不太妙。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發佈台灣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數已然是負3.02%,比年初預測數負1.2%更嚴峻,台灣經濟成長率不僅已是連續兩個季負成長,表現更是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的2009年第3季以來,14年間的最差表現,2023全年經濟成長率恐剩1%不到。

  2023年第1季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較差,主要是因商品出口(貨物貿易)及資本形成(國內公)明顯不如預期:詳審幾個重要肇致原因:第一是,外需方面,全球通膨及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中央銀行激進升息的壓力,依然存在且正持續之中,此即導致終端需求持續出現疲軟態勢,加上國際產業供應鏈普遍都在調節庫存,其結果當然大大抑制了高度對外依存的台灣外貿動能,使得今年第1季商品及服務輸出負成長10.86%;進口方面,以美元計價的商品進口大減,消費品略增,第1季商品及服務輸入負成長4.17%。輸出入相抵後,國外淨需求對經濟成長負貢獻5.41個百分點。

  大陸正式取消“讓利台獨”立見如此畢露窘態

  另有一個綠政府官方不願意面對的大陸因素轉向效應:2022年經濟表現傑出的背後真實是,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1,700億美元,而對其他國家地區則大逆差,致使2022年總合貿易順差僅有650億美元,可見悉拜中國大陸“讓利”之所賜;然則,為了回應民進黨的“仇中反中抗中”操弄,進入2023年大陸正式取消“讓利台獨”,以致立現如此畢露窘態。

  第二是,內需方面,Covid-19疫災封鎖禁制影響開始淡化之後,平民百姓出遊、購物與聚餐人潮漸次顯著回流,零售業及餐飲業營業額、休閒娛樂與旅宿相關服務消費,以及台鐵、高鐵、捷運客運量同步成長,國際航空載客量也隨邊境解封解除行動禁制而大幅回升,2023年第1季台灣經濟營運中民間消費挺升6.6%,比年初預測數值高出了2.37個百分點,對整體經濟成長率貢獻3.07個百分點。

  同時,在公共部門的政府消費提高3.78%;綜計2023年第1季內需成長2.78%,對經濟成長貢獻2.38個百分點。

  最大經濟成長破口是“投資大萎縮”

  但是,對於影響未來前瞻性經濟成長發展動能高低強弱至關重要“實質投資”,包括政府、公營事業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更加上調整項的“存貨變動”在內,概估2023年台灣經濟結構上的整體資本形成總量,卻竟出現了令人倍感意外的實質負成長4.15%;這一態勢狀況,不啻預示出,今明兩年經濟正成長機率不高。

  也就是,台灣經濟發展態勢持續淪落於中等所得陷阱惡水坑裡的歲月還很長。

  2023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負3.02%,若第2、3、4季表現與年初預測數相同,則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最多也突不破1.5%,2023年“保2”希望必然破滅,幾乎已成定局。最怕的是,目前台灣所有官方統計數據,幾乎都是行政院辦公室所大量且系統性賡續炮製出來的“誇大小好事、化約大壞事”的“假信息”或者“偽數據”,可供採折利用的,其實讓人倍感遲疑。總之,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突破1.5%天花板的概率應該不會太高。

  製造業特別是高科技製造業大肆外移

  台灣經濟發展投資成長的關鍵指標是“固定資本形成”。依當前海內外態勢,台灣民間投資顯然轉趨審慎保守,加上2022年同季基數較高,抑制固定投資成長力道,2023年第1季以美元計價之資本設備進口年增率呈現銳減1.83%,其立即反映的關聯效應是,台灣境內的整體製造業投資財生產量,年減1.68%,其背後存在另外一方面民進黨政府最不喜歡也迄今最大避諱不談的政治現實是,越來越多台灣製造業,特別是高科技製造業,因為無法耐受民進黨政府意識形態治理戰略措施,漠視並薄待製造業,而在最近兩年間,1450網軍大肆法螺亂吹令人難以耐受的“這是台灣經濟表現最好的廿年!”論調,而就在最近這兩年間,大肆外移他遷遙方,另覓一個“充滿蜜與奶之地”落籍生根。

  依各型態別分析:機械設備裝備投資及智慧財產投資,還能維持持續成長態勢,但亦已有漸趨轉緩減弱信號的警訊亮起;營建工程及運輸工具投資,俱呈縮減;另再加上存貨去化,併計各項並剔除物價因素後,概估台灣整體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令人極度驚心看到了,台灣經濟發展投資成長,竟然出現令人意外的“實質負成長”且其實際數值竟然高達4.15%,較蔡英文執政團隊先前超樂觀預測數,足足短少了4.64個百分點,且其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給出了歷史上極其少見的負貢獻1.14個百分點。

  綜計2023年第1季台灣經濟發展成長次佳解的“國內需求”僅能成長2.78%,也同樣是台灣經濟發展成長上,歷史僅見的“相當鮮見之低水準”的成長年率,且對台灣未來經濟成長貢獻僅及2.38個百分點,無一不讓人深感無奈挫折。

  錯誤的能源政策傷害今天台灣經濟態勢最深

  造成台灣製造業衰敗與不得不外移它遷遙方的關鍵肇致變數,正是民進黨政府錯誤能源政策所促成的。

  深受蔡英文墨綠政府意識形態治理的僵固“非核家園”能源政策及“寧可濫肆軍購也不實質基礎建設”產業政策之局限:特別在電力短缺方面,台灣產業經濟部分以及社會民生經濟部門,六年來早已承受前所未有的莫大壓力挑戰。

  電力短缺會造成台灣營商投資條件的極度劣化,不但使得台灣製造業營運艱困,本資外資投資意願銳降,尤其高科技製造業生存發展空間全面斲喪的重傷害最大;再者,能源供應不足不穩定與嚴重短缺,也肇致台灣經濟吸引力與全球競爭力的全面性破毀。

  誰來拯救台灣經濟未來於水深火熱之中?

  極具外人投資人代表性的台灣美國商會,在2023年6月7日正式向台灣社會及當家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2023台灣白皮書”,就毫不諱言地對於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用詞嚴厲地批判台灣再生能源轉型進度遠遠落後,並且也高度擔憂民進黨政府用以搪塞的“綠電供給嚴重不足落後”,已經直接影響到整體產業發展,也實質衝擊到“國家安全”,因此呼籲民進黨政府及早提出“可以確保供電無虞”的取代“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的全新政策藍圖。

  不過,更讓人不樂觀的是,目前已經浮現的三組競爭2024大位者政見中,竟然無有任何一人關注台灣經濟發展態勢的根本窘困、主張全面翻轉“蔡英文意識形態治理政策”之錯誤,而拯救台灣經濟未來於水深火熱。這教台灣普羅大眾平民百姓如何把選票投得下去啊 !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7月號,總第307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