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顏建發:美中的矛盾會進入新常態嗎?(2016.2.26)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2 23:55:29


顏建發
  依結果論,以當前美中關係的緊張程度看來,我們實在很難說,習近平這幾年來所經營的對美關係是成功的。美中過去吵吵和和是常有的事,見怪不怪,但無可否認地,過去的矛盾比較是議題的或局部的,像現在這樣全面性升起的對峙張力還是空前的。

  整體而言,有一部分的狀況是美國逼出來的,而一部分則是中國自身的操作使然。簡單地講,它的脈絡是這樣的:2009年7月以後,美國啟動“重返亞太”戰略,2012年再修飾為“再平衡”,而心照不宣地將中國視為美國亞太戰略針對性的首要目標。面對這種態勢,2013年開始執政的習近平顯然沒有準備要韜光養晦,而是顯露更旺盛與美爭雄的企圖心。夾帶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代原有日本的地位,2010年5月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便首次對美國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爾後,這個概念幾乎只要有和美國高層相遇的場合,都會被提出來,即便是單邊解讀,中方也會不厭其煩地闡釋,就像“九二共識”之於兩岸關係一樣。

  2012年6月以後,越南、菲律賓與日本分別於6月21日、9月5日、9月11日,相繼在南海與東海議題上開了和中國對立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和這三個國家的外交關係雖偶有緩和,但總體上是往下墜的。在中國的陰謀論中,這些國家敢如此囂張,固有自身利益與國內政治消費需求,但美國是背後的“藏鏡人”,為之靠山,更為根本。但回頭想,其實,習近平政府的戰略觀早已暗示我們,中國不僅沒準備韜光養晦,更是有意要和美國來個“鬥而不破”,而背後所謂的“聯俄、拉歐、穩美”便是習近平追求中國夢與亞洲夢過程最高的戰略指導原則;此一戰略可以從諸多的事件各舉一例來說明:(1)聯俄:2013年習近平上台於3月22日首訪俄羅斯;(2)拉歐:2015年3月中旬,英、法、德等國不顧美國之反對紛紛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3)穩美:2015年8月28日習近平會見萊斯時所說的:“中美要實現雙方‘不衝突、不對抗’。”

  問題是,從邏輯上來說,如果“穩美”是主要的戰略目標,那麼,“聯俄與拉歐”卻是嚴重衝擊“穩美”的因子。從冷戰至今,俄羅斯的核武威脅一直是美國警惕在心的;美俄關係一直好不起來。而歐洲是美國的傳統盟邦,又豈容中國染指?辯證邏輯講“正反合”,而矛盾是進步的動力,但雖如此說,和美國起的矛盾,要穩定美國關係,自是困難的。

  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到恐怖攻擊,是二戰後第一次受重傷。而自2008年底起於美國雷曼兄弟倒閉所引發的全球性金融風暴後,其全球霸權的實力與心理再次被嚴重挑戰,這一次的挑戰則是來自曾是落後而受惠於美國市場與技術的中國。問題是,中國文革世代的領導班並不興謙卑身段,讓國力衰退的美國領導菁英甚感不快。2013年七月中旬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關於美國“身體還是比我們壯,鼻子還是比我們長,沒有太大變化”以及他轉述習近平對歐巴馬“兔子急了也踹鷹”的挑釁語彙,聽在美國政治菁英的耳裡自然是不舒服的,而自尊混雜傲慢的情緒自然也就無法藏得住,矛盾與衝突也逐漸蔓延開來。

  因此,當習近平在國際上四處走動,尤其2015年下半待在國外的時間幾乎要比他留在北京的日子長,其外交工作固取得不少進展,但對美關係卻不進反退。政治學家布萊默(Ian Bremmer)提出的觀察似乎也道出了美國政治菁英對中國崛起的不放心。他警告說:“當前世界上能有這種長遠的戰略觀且付諸執行的恐怕只有中國,而中國的戰略皆同時具有經濟與軍事涵義,並著眼於中長期。”

  回顧去(2015)年九月下旬習近平訪美之行前後所做的一連串動作,其效果並未達到“穩美”的目標,反而讓美中之間的歧見與不信任近一步加深,包括訪美前九月三日在北京舉辦大閱兵,大秀“軍事肌肉”,接著訪美首站安排在西雅圖秀“經濟肌肉”,對美國商界進行經濟統戰,又於“歐習會”後的聯合國秀慷慨,四處撒大錢,暗壓美國,犯了“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規矩,這些舉措對於東道主美國而言,無異於挑釁。習近平的對美關係固採“鬥而不破”,但“鬥”的格局已然浮現,且短時間內難以消逝,殆無疑問。

  接著10月下旬,習近平訪英獲得英國皇室與內閣的高規格接待,前呼後擁,獨領風騷,風頭十足。然,10月24日習近平結束對英國的國是訪問而回到北京後,10月27日美國國防部便宣佈,“拉森號”驅逐艦在兩架偵察機的護航下,進入南海“渚碧礁”及“美濟礁”附近水域巡航,卻沒有通知中國。這一舉措等於告訴世人:近三年來習近平用心計較、辛辛苦苦對美關係的經營,顯然未達目的,反而還換得歐巴馬回敬他顏色的下場,更令人懷疑,美中關係的逐漸轉惡似有演變成新常態的可能性。

  偏偏2016年一開始,各種不利於中國的因素不斷浮出,內部與外部都面臨下行的危機,而美國看來毫不心慈,似有乘勝追擊、落井下石的戰略企圖,美中關係要好起來並不容易:

(1)內部:經濟上,從一月4日起,A股就連續熔斷、人民幣連續貶值,而外匯存底銳減 2015年少13%,而彭博社更預測今年或將大幅下降三千億美元。財政方面,因私人部門和地方政府均在進行“去槓桿”,不少專家預測2016年中國恐怕繞不過財政困局。經濟成長下滑與經濟泡沫的幻滅使得“中國崩潰”氣氛四處瀰漫。內政上,2月8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深夜發生的香港旺角警民衝突,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激烈的街頭抗爭,之後,從11日到13日,一連三日爆發縱火疑案;2月15日,《香港城邦論》作者陳雲公開將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形容為“建國公投”,和遠在千里受伊斯蘭國暗助的疆獨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讓習近平如坐針氈。

  (2)外部: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以來,日中關係並沒有根本好轉,雙方對於南海問題和對朝制裁歧見難化,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決定放棄“春季前後訪問中國”的計劃;2014年5月中旬越南曾掀起大規模反中運動,越中關係惡化,而今年一月底的越共十二大雖然對中國較溫和的阮富中繼續留任總書記,卻無法化解越南社會反中的潛意識;今年六月菲律賓為南海島嶼主權爭議狀告國際法庭的仲裁結果即將出爐。無獨有偶。今年1月6日北韓試爆氫彈後,美國要求中國施壓,但顯然勸說未成,北韓更一意孤行,2月7日又再發射“光明星四號”火箭。這使得美國與南韓佈署戰區高空防禦飛彈系統的決心更為堅定,而此為中國所最不樂見之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暗批美國,等於此地無銀三百兩地道出中國在東北亞遭受美國掐住咽喉的困境。與此同時,美國在南海的一連串行動也凸顯其積極介入南海的用心,包括:於去年12月在新加坡部署偵察機、1月30日美國遣柯蒂斯.威爾伯號驅逐艦巡弋南海中建島、2月上旬和印度舉辦雙邊會談並約定海上聯合巡弋南海、2月15-16日與東協十國在加州舉行領袖高峰會,南海是主要議題之一。由美國在朝鮮半島與南海的一連串動作,南北夾擊中國的態勢再明顯不過。

  而未來,美中的矛盾應會有一段時間持續在“北韓”與“南海”這兩個議題上持續發酵。2月17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記者會表示:(1)北韓:“關於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不利於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不利於地區和平穩定,並將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我們對此堅決反對。”(2)南海:“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應謹言慎行,為直接當事方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有關爭議營造良好氛圍,而不是借有關場合炒作南海問題,渲染局勢緊張,挑撥地區國家間關係。”在朝鮮半島與南海議題上,中國與美國直接對上。

  隨著朝鮮半島與南海情勢緊張的加劇,美國在此區的介入勢在加大與加深之中。而不管我們如何評價北京的回應作為,結果很顯然是:美國正針對中國東南沿海的政經精華區展開南北夾即的態勢。日前,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于迎麗在鳳凰頻視上說,“如果說美國在走軍事道路的方向上一意孤行的話,其實我們中國也完全可以考慮,把台灣問題跟朝核問題聯繫起來看。”

  她這番圍魏救趙的戰略思維,以及不惜挑動兩岸衝突的論點固然可以解釋成個人意見,但以中國官本位的社會來看,這類議題能在中國的視頻上播出,應不單純,也突顯出中方在朝鮮半島與南海議題上所受到的強大壓力。

   今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美中關係很難轉好,再加上美中在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對峙剛在升溫中,除非有偶發因素讓美中棄對立而重拾合作,否則,恐怕一時半刻仍好不了。而一旦薩德反導系統決定佈署,而菲律賓所訴的國際仲裁案獲得國際法庭支持,這將是習近平的外交關係的一項挫敗,這是否會影響其內部領導的威信以及對外關係的思維與作為,在在會間接而連帶地影響到兩岸關係,我們不能不密切觀察並謹慎回應。

  (作者為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發表於2016年2月26日,台北論壇提供)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