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登輝的《餘生》:由“心理台獨”到“法理台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4 16:28:58


 
  李登輝的“脫古改新”與韋伯的理論

  李登輝去年在日本出版的書,中文版改以《餘生》在台上市。任何人都不難看出,他在此時出版此書,是在給蔡英文下“指導棋”,告訴她台灣民主之路。其實,去年7月,李登輝便到日本國會議員會館,發表演講說“他決定要把餘生獻給台灣”,推動“第二次民主改革”,從中國式的“託古改制”到台灣式的“脫古改新”。

  他提到德國社會學家韋伯以中國為模型提出“亞洲式發展停滯”的理論,說“中國的五千年歷史,都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之中,一個朝代與一個朝代的連結體,就算是新朝代,也只是上一代歷史的延長而已。歷代皇帝大多忙於鞏固權位、開疆拓土和掠奪財富,很少為政治改革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亞洲價值。”

  在《中國的宗教》一書中,韋伯認為,宗族制度及家產制國家所形成的結構性障礙,是源自中國人在儒家倫理下所培養出來的一種特殊心態,這種“中國意索”有礙於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可是,韋伯不懂中文,他引用的資料,有些來自歐洲漢學家的譯著,有些則是出自於懷有意識型態偏見的傳教士。有些是錯的,有些並不恰當。

  我最近出版的《盡己與天良:破解韋伯的迷陣》,很詳細地指出:韋伯將基督新教視為一種“文化系統”,建構出其“理念型”,再以之作為參考架構,用“文化對比”的方法,研究儒家倫理,犯了“歐洲中心主義”的謬誤。更重要的是:韋伯在描述中國的社會結構時,也採用“理念型”的研究方法,打破時間的限制,隨意引用不同時代的材料,來描述帝制中國社會的“理念型態”。問題是:儒教歷史比基督教長得多,而且在歷史上也有明顯的轉變,他把儒家倫理在中國不同歷史階段中的展現混為一談,犯了方法學“熔接的謬誤”。

  亞洲價值與五四意識型態

  李登輝所要切斷的所謂“託古改制”餘毒的“亞洲價值”真的是一無是處嗎?李登輝晚年刻意跑去向他的“日本祖國”交心時,口口聲聲誇耀他受過“完整的日本教育”,感謝“日本教育重視教養的良好遺產”。這樣的“良好遺產”沒有儒家文化的成分嗎?李登輝“脫古改新”所要清除的“亞洲價值”到底是什麼?

  為了要批評由“亞洲價值”所支撐的“託古改制”說,李登輝引述五四時期名作家魯迅的論點,他說:

  面對這種五千年的封閉帝王政體,魯迅曾有如下看法:“這是被囚禁在幽靈圍牆中,循環演出的戲劇;亦是在古國之中,螺旋前進的無聊表演”。“中國人不只'爭亂不為首謀'、'禍患不為元兇',而且還是'幸福不為先達'。所以,所有事情都沒有辦法進行改革,沒有人願意扮演先驅者與開創者角色”,我認為魯迅的觀察相當精闢。

  魯迅的論點反映出五四時期盛行於中國學術界的意識型態。中國自中英鴉片戰爭(1839—1842)之後,便陷入一連串的內憂外患之中,開啟了長達百年的“羞辱的世紀”。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敗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更使得中國知識分子信心全失,認為自己一切不如人。此後動盪不安的社會條件,使中國的知識社群根本無法定下心來,細心吸納西方文明,反倒凝鑄出影響久遠的“五四意識型態”。

  五四時期鼓吹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根本沒有能力區分傳統文化與其中“專制思想”的界限,反倒將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當成批判和打倒的對象。魯迅小說《狂人日記》所代表的那一聲“吶喊”,無非是要揭穿“中國數千年專制的歷史是吃人的歷史”。以魯迅為首的作家所創造的其它文學作品,目的雖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效”,他們除了“民主”和“科學”兩個空洞口號之外,根本開不出任何一張藥方。可是,這種偏頗的意識型態卻為日後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作了鋪路奠基的工作,也成為了台灣“四一九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礎。結果“文化大革命”在大陸演變成為“十年浩劫”。

  思想錯亂的李登輝

  如今中共已經在對這個問題作深刻的反省,習近平一再強調:要藉由中華文化的重建,促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日本政府正推動一項教育計畫,準備在學校重新引進日本傳統倫理教學,其基礎為日皇明治19世紀頒佈的教育詔書,包括:“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夫妻和睦,朋友互信,恭儉持己,博愛大眾,修學習業,求取知識,啟發智能,修心養性,促進公益,遵憲守法,義勇奉公。”等等。

  對“亞洲價值”稍有常識的人都不難看出:“明治天皇教育詔書”所要闡揚的核心價值,絕大多數出自儒家文化傳統。

  李登輝雖然喜歡吹噓他高中前受過“完整的日本教育”,其實他對“亞洲價值”、文化和歷史的認識都極為膚淺。他在掌權後,發動一班“自由派”知識分子所推動的“教育改革”,已經把台灣的教育搞得千瘡百孔。如今台灣的中、小學教育不僅已經變成“缺德的教育”,台灣的大學教育也陷入雙重“自我殖民”的困境,一方面毫無反省地全盤移植西方的理論,一方面又有人提倡“殖民進步論”,媚日反中,肯定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最近更是面臨“崩盤的危機”。李登輝對於這樣的歷史教訓毫無任何反省的能力,反倒洋洋自得地跑到他的“日本祖國”去吹噓他“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還想用他的餘生推動“台灣的典範轉移”,他究竟想把台灣推向什麼樣的境地?

  《餘生》下指導棋

  李登輝雖然思想混亂,可是他卻一心一意地想要影響蔡英文。在這本《餘生》中,他還提到:二○○○年民進黨取得政權後,第三任行政院長游錫堃把釣魚台列嶼列入他出生地宜蘭縣中的頭城鎮,“再也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了,不只是中國,連台灣的政府要員都在欺騙人民。”

  游錫堃立刻在臉書上發表聲明指出,他最早知道“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是聽李登輝說的,當時他擔任省議員,李登輝擔任台灣省政府主席。

  游錫堃發佈新聞的時候,心中一定覺得很惱火:當年明明是聽“李主席”的說法,照“李主席”的指示辦事。事隔二十餘年,作為中華民國退職總統的李登輝,怎麼會突然舊事重提,而且是出爾反爾,拿他出來公開羞辱一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