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訪趙春山:台灣經濟好轉 再談和平協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8-11-18 00:34:07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淡江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11月18日電(記者 倪鴻祥專訪)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順利完成“陳江二次會談”簽訂四項協議。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政策委員、淡江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陳雲林是希望恢復辜汪會晤以後,海協、海基兩會領導高層對話的管道。陳雲林願意訪問台灣,雖沒有明示,某種程度代表大陸已經默認目前兩岸共存的現實。

  趙春山表示,兩會會談不必再像1993年辜汪會談,必須要在第三地新加坡舉行,現在不需要,這就是對等。從另一個角度看,是不否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他舉例,陳雲林訪台期間,去台北賓館見馬英九,如果一定要陳雲林親口稱呼“馬總統”,實在有些困難。後來司儀喊“總統蒞臨”這句話,陳雲林並沒有離開現場。

  趙春山表示,有位大陸的學者在訪台時,曾公開指出,這種情形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因為過去海協會長根本不會和“總統”見面,而且聽見有人喊“總統”,也不可能沒有動靜、沒有任何抗議。

  趙春山表示,兩岸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兩岸過去8年記取經驗教訓,8年來國共兩方累積互信,大家都認為不應為小事情影響大方向。如果是在民進黨執政時,就不會發生兩會領導人如此見面。

  對於“陳江會”期間,民進黨動員群眾包圍晶華酒店、遊行失控引發暴力衝突,是否會影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趙春山表示,從國台辦主任王毅、甚至中共高層接二連三的談話,包括陳雲林自己也講,沒有受到這方面的影響,因此兩岸發展的大方向,應該不會改變。

  趙春山表示,大家應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兩會簽署海運、空運、郵政、食品衛生等四項協議,是否能具體落實的問題。

  趙春山表示,兩岸的客觀環境,並非能夠完全控制,尤其在台灣,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台灣人民比較希望先解決經濟的問題,待經濟好轉,再談和平協議,比較容易接受,不然現在一下子跳到和平協議的問題,人民會覺得操之過急。

  有關馬英九與胡錦濤簽署兩岸和平協議。趙春山表示,兩人如果能夠達成協議,算是大事,就像前以色列總理比金與前埃及總統沙達特握手言和一樣(1978年比金與沙達特合得諾貝爾和平獎,1979年在美國協調下,以埃兩國簽訂和約,結束數十年敵對態勢。)因此他樂觀其成。

  對於有人建議兩岸未來和平協議後,或可成立邦聯,趙春山認為,現在最主要是雙方加強合作,將來如果要生活在一個屋簷底下,但這個屋簷是什麼東西,可以討論。

  對於少數台灣政治人物對大陸抱持冷戰對峙時期的敵意態度,趙春山指出,現在看大陸應該要與時俱進,不要再用冷戰的思維、印象來看待兩岸關係。他指出,大陸在變,共產黨也在變,兩岸關係也應該隨之改變,不能停留在過去的原點。尤其現在一些共產黨還在執政的一些國家,也都在變化。

  趙春山表示,大陸變化是在經濟發展。因為經濟改變,觀念、制度也會隨著改變,例如媒體,今天大陸的公開、自由度,就比過去要進步很多;但觀念、制度的改變,還趕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這是大陸目前存在的問題。

  有人認為,依照過去西方政治發展史,大陸經濟改變,可能也會促進民主制度邁進,趙春山不認為大陸未來一定會往西方式的民主化方向發展,但人民參政的欲望會提高。

  趙春山指出,新加坡就是一個例子,像李光耀,人民支持他,也支持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但按西方的標準看,新加坡並不符合西方的民主標準,但人民也支持,大陸有其特殊的環境,不能用西方的標準來要求照辦,甚至也不能強迫大陸要跟著台灣民主化的過程走。

  對於大陸未來會採取什麼樣的經濟型態?趙春山表示,共產黨現在是往私有制方向走,但基本上還是維持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成分並存的制度,所以目前不能馬上下定論。從這角度看,整個政治、包括意識形態,大陸也都還在轉型當中,很難講需要多久時間才會定型,但中國人總會找出一條自己的路出來。


    相關專題: 臺灣焦點人物專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