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上台當政以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兩岸一中”,政治上頑固堅持“兩國論、一邊一國論”的立場,經濟上試圖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關係,文化上推行“去中國化”的政策,對外聯合美日危害國家利益。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氣焰再度高漲,形形色色的“台獨、分裂”活動粉墨登場。兩岸關係再次陷入僵持、對立、對抗,甚至沖突的危機之中。蔡英文當局的所作所為不僅危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也損害了台灣同胞的現實權益。
在新的歷史階段,“台獨、分裂”活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第一,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台獨、分裂”活動的主要目標;第二,宣揚“文化台獨”,改造台灣社會的意識形態成為“台獨、分裂”活動的主要內容;第三,向青少年一代滲透,培養“天然獨”的社會環境成為“台獨、分裂”活動的主要任務。“台獨、分裂”活動損害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阻礙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進程,“台獨、分裂”活動的危害不容小視,應當予以堅決遏制和打擊。正是基於此,習近平堅定地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推進兩岸民間交流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主政福建多年,對於台灣民衆所經歷的特殊社會歷史環境感同身受。他多次指出:“對歷史留給台灣同胞的傷痛,我們感同身受,因為這是中華兒女心頭共同的創傷。”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特定的心態,包括特殊的歷史悲情心結,有著強烈的當家作主“出頭天”的意識,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上安寧幸福的生活。“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他主張:“在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撫平歷史創傷”,用親情療傷止痛。只要我們都從“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出發,將心比心,以誠相待,就沒有什麽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60多年來,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他提出要倡導“兩岸一家親”理念,因為“大家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繫、情之相融,本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
習近平主張“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要貫徹到兩岸交流、祖國統一的進程中去,他指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首先,心靈契合要求兩岸人民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要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大陸同胞要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台灣同胞也要理解大陸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其次,兩岸交流,歸根到底是人與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靈溝通。心靈契合要求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親情不僅能療傷止痛、化解心結,而且能實現心靈契合。再次,兩岸同胞要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實現心靈契合。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
兩岸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現階段的政治對立狀態,但是海峽兩岸始終是要走向統一、實現統一的,“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台灣的前途繫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的福祉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強盛”。“統則強、分必亂”,這是一條歷史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國家統一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因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關係到台灣的前途,關係到台灣同胞的福祉。他號召兩岸同胞要攜起手來,共同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努力。
習近平認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我們認為,這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組成部分,“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已經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具有強大生命力,我們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堅持和拓展“一國兩制”的道路。當然,“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的安排。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2008年以來兩岸共同努力開創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認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通向和平統一的正確道路”。他指出:“這些年兩岸關係取得一系列重大積極進展,維護了台海地區和平,增進了兩岸同胞福祉,符合兩岸中國人共同願望,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走向民族復興、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習近平主張“堅定不移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成果,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讓廣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衆都能更多享受到兩岸關係發展帶來的好處”。習近平多次重申:“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使廣大台灣同胞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更多受益,讓我們所有中國人都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尤其要為兩岸基層民衆、中小企業、農漁民合作發展、青年創業就業提供更多機會,讓兩岸同胞參與越多受益越多。
相信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
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迎難而上,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魄力,克服種種困難,在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實現了兩岸領導人的會面。“兩岸領導人這一跨越66年的首次會面,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對兩岸關係未來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必將載入兩岸關係史冊”。“習馬會”以行動向世人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並共同為世界與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主張理性務實地推進台灣問題的解決,努力構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早在2013年10月,習近平在會見蕭萬長一行時就指出:“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兩岸政治分歧是歷史的産物,由來已久,他主張在一中框架內對兩岸政治分歧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他多次表示:“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我們願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只要談起來就有希望,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來。習近平表示:“兩岸關係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應該據此確定自己的路線圖,繼續往前走。”
當然,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祖國大陸在統一問題上堅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但是,兩岸統一歸根到底取決於祖國大陸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因此,2015年3月,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台盟台聯委員時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近年來,大陸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大陸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五省的經濟總量已經先後趕上並超過台灣,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等省的經濟總量正在接近並將很快超過台灣。“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國際影響力都已今非昔比,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個偉大夢想。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號召:“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4月號,總第23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