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2000年以來台灣經濟低速成長的主要直接原因在於資源要素(資本、人才)長期淨流出,導致島內投入長期不足;資源要素淨流出、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投資機會較少且投資環境不好。投資機會較少且投資環境不好,導致島內外投資人投資台灣的意願嚴重不足,從而導致資源要素長期淨流出,結果,台灣經濟賴以發展的生產要素長期投入不足。生產要素長期投入不足導致產業創新不力,致使台灣在傳統產業出走的同時新興產業出現緩慢,結果導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緩慢和國際競爭力下降,乃至第二產業空洞化、第三產業供給過剩(第三產業因第二產業空洞化而失去服務對象,以致競爭激烈但競爭力不強,其成長以及對就業的吸納有限),最終導致台灣經濟陷入低速成長、失業率增加、工資凍漲、貧富分化加大的困境之中。
島內外投資人投資台灣的意願不足,進而導致台灣投入嚴重不足。這體現為近年來台灣投資增加速度遠不如國民儲蓄增長速度,導致超額儲蓄屢創新高,超額儲蓄不斷累積,超額儲蓄率(超額儲蓄佔當年國民總收入GNI的比率)居高不下。根據台灣當局歷年統計數據測算,自2000年到2014年,15年間台灣共累積的超額儲蓄達15.3918萬億元新台幣,意味著台灣15年間累積了15兆新台幣之多的閑置資金,而且這個規模還在繼續擴大。再者,自2000年以來,台灣的超額儲蓄率呈上揚趨勢,自2000年2.52%上升至2014年的10.96%,說明目前島內一年有超過十分之一的產出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自由化不足與邊緣化加劇導致投入不足
台灣投入不足主要緣於島內外投資人投資台灣的意願不足。投資意願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台灣投資機會較少、發展環境不好。而投資機會較少、發展環境不好的主要原因在於經濟自由化不足、邊緣化加劇。自由化不足、邊緣化加劇致使台灣不能進行有效的全球化運作,導致島內外投資人投資台灣的意願嚴重不足,進而導致台灣經濟的投入嚴重不足,結果經濟相應低速成長。
自進入政黨政治、選舉政治以來,台灣內部政治生態與意識形態日益制約台灣的經濟自由化與便利化進程的推進,影響到台灣經濟發展的機會與環境。表現為:一是防弊重於興利的思想使得保護主義盛行,經貿活動自由化與便利化政策特別是對中國大陸的經貿活動正常化、自由化與便利化進程難以推行,使得台灣經濟發展機會嚴重不足,也因與全球化中心不能自由便利連接與交流合作,使得台灣經濟邊緣化,包括出口環境與投資環境的經濟發展環境惡化;二是政黨惡鬥牽制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的及時出台;三是政局不穩又導致出台的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無法持續推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發展,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方興未艾、蓬勃發展,而台灣在外部經濟空間的拓展方面幾乎沒有收獲,導致台灣經濟邊緣化加劇,影響到台灣經濟發展的出口環境與投資環境。台灣經濟邊緣化的加劇,極大地傷害了台灣的出口環境與投資環境,造成島內外投資人看淡台灣經濟的發展環境,不僅島內的資本和產業不斷外移,而且島內外資本都不願意在島內投資,進行產業創新。在這種背景下,投資意願持續下降,導致投入嚴重不足,產業空洞化,經濟成長與薪資水平幾乎停滯不前,社會貧富分化與有效需求不足加大,陷入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