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風-3”反艦導彈射穿台灣“翔利升”號漁船,造成一死三傷(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作者 鄭劍)7月1日上午8點15分,一枚台軍現役最先進的“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從駐泊高雄左營軍港的“金江”號導彈巡邏艇上發射出去,直飛大陸廈門方向。飛出約70公里後,洞穿台灣“翔利升”號漁船,戰鬥部似未觸發,但亦造成一死三傷。對於導彈發射的原因,各方聲明、猜測、分析接踵而至,不外乎訓練、管理差勁,官兵玩忽職守導致導彈“誤射”;裝備設計有限缺陷,導致射擊保險控制環節不夠萬無一失;軍隊內部有人出於發洩不滿,在導彈發射流程的某個環節“使壞”導致中士“誤射”;台灣當局故意製造事端,倒逼兩岸恢復正式接觸管道等。筆者認為,出於種種原因,真相恐怕很難徹底大白於天下,大家不必期望值過高。而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卻可以從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各方反應中,汲取一點點養分。
一是兩岸和平彌足珍貴。導彈甫出筒,島內恐慌便起。現場民眾的第一感覺是兩岸“打起來了”。事件發生後,島內相關社會輿論、媒體報道、政客攻訐頗多,看法五花八門,但是,無論藍綠媒體,還是不同政治立場民眾,有一條卻沒有分歧:沒有人希望兩岸打仗,沒有人不希望台海和平維持下去。島內最擔心的是,是不是“打起來了”,或者大陸會做出何種應對反應!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大陸方面有一種強烈的網絡輿論,認為應當乘機“敲打敲打‘台獨’”。、從這個意義上看,兩岸和平是多麼的脆弱。希望民進黨當局看清兩岸和平的脆弱性,看清楚即便支持它的選民,也是有底線的,就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沒多少人願意為“台獨”分裂流血。
二是政治互信不可或缺。從技術上講,一名中士能把導彈發射出去並不奇怪,毋庸贅言。冷戰期間,美軍甚至還發生過核轟炸機誤帶、誤投核彈的事件,更可怕。我們應當關注的是,為什麼會有對台灣當局“故意而為”此事的質疑、為什麼很多人不相信台灣軍方的解釋、為什麼台軍方高層第一反應是進入洞庫指揮所準備迎擊大陸?為什麼島內民眾擔心萬一大陸反擊怎麼辦、萬一導彈穿過“海峽中線”會如何?假如導彈在大陸某地爆炸或擊中大陸的海上船艇、島嶼設施後果將是什麼?這是兩岸關係現狀造成的。我們不敢想象,假如再次發生類似事件,假如兩岸關係更緊張的情況下再出各種“意外”,假如美日等勢力與中國大陸關係惡化條件下台灣出這樣的“烏龍”,形勢會如何發展?至少,兩岸是否有政治互信、互信到何種程度,答案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假如兩岸沒有互信或互信脆弱,什麼都可能發生;假如互信存在或互信夠強的話,即便那些“萬一”真的發生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兩岸互信會消弭誤會。類似的事例,過去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三是“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正是因為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雄三”事件才在兩岸攪起如此波瀾、餘波難消。還可以預計,即便此次事件能和平落幕,島內民眾對下一次“意外”何時發生、會引起何種後果的擔憂還會延續下去。“雄3”事件再次證明,“九二共識”的確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概念比“九二共識”更從兩岸實際出發,更有利兩岸維持和平穩定。時間越是延續,“九二共識”的實踐價值越會更深刻地體現出來。對待“九二共識”的態度,不是一個形式問題,而是基本立場問題。兩岸之間盡可以探討比“九二共識”更高明、能體現兩岸共同遵守一個中國原則這樣一種現狀的新的表達方式。但是,如果雙方沒有共同的立場,這個新的表達方式永遠也不會達成;如果有勢力企圖通過把對“九二共識”的相關探討過程拉長,以時間換取對島內進行柔性“台獨”改造的空間,即“拖以待變”的話,那就有必要提醒這些人:請注意習近平總書記7月1日講話的這一段:對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方式進行的分裂國家活動,13億多中國人民、整個中華民族都決不會答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