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台灣進士出洋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1-04-26 00:29:18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作者 汪毅夫)近有台灣青年學者問我,台灣進士裡有出過洋的嗎?我見聞有限,記憶不全,只想起台灣進士陳夢球、蔡廷蘭、丘逢甲、許南英有出洋的記錄。

  1. 陳夢球奉旨赴朝鮮賑災。陳夢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1694)二甲第31名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即在翰林院修業期滿、考試合格)授翰林院編修,是台灣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和第一位翰林,即“開台進士”和“開台翰林”。1698年,陳夢球奉旨赴朝鮮賑災。查《清實錄》,康熙三十七年(1698)有吏部右侍郎陶岱等人遵旨“賑濟朝鮮”的記載。陳夢球當年應是陶岱的隨員之一。

  2.蔡廷蘭遇風隨船漂至安南。蔡廷蘭是清道光乙巳科(1845)三甲第61名進士,是澎湖第一位進士,人稱“開澎進士”。實際上蔡廷蘭也是澎湖歷史上唯一的進士。蔡廷蘭中為進士前,有兩次同風有關的經歷,其中一次是遇風隨船漂流出洋。1831年,澎湖繼旱災後發生“狂飈起沙磧”的風災,蔡廷蘭為作《請急賑歌》呈於當道,一時傳誦,成為名篇;1835年,蔡廷蘭參加福建鄉試(俗稱考舉人)報罷,返程遇大風之險,隨風隨船漂流到了安南(今之越南)。因就其遇險經歷和安南游歷,寫成《海南雜著》,《海南雜著》也是一出手便搶手的名篇。    

  3.丘逢甲赴南洋募款。丘逢甲是清光緒十五年己丑科(1889)三甲第96名進士。1895年,丘逢甲參與為拖延割讓台灣時間以待轉機的“台灣民主國”的各項活動。事敗後離台內渡,在廣東積極興學辦學。1933年編纂的《中國教育年鑒》(第一次第六册),將丘逢甲列入全國“教育先進”名錄(凡102人),並為之立傳。該書《丘逢甲傳略》記:“先生艱難締造,躬往南洋募款,卒底於成”,說的是丘逢甲為興學辦學募款而有南洋之行也。

  4.許南英兩度遊歷南洋並終老焉。許南英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庚寅恩科三甲第61名進士。1895年,許南英率台南義軍抵抗入侵台灣的日軍,直至日軍占領台南、台灣全島淪陷,始在鄉人協助下離台內渡。為避日人進一步迫害,乃避走南洋,“在新嘉坡、曼谷等地漫游,足夠兩年”(許地山《窺園先生詩傳》),1897年回國。20年後,經由林爾嘉、林景仁父子推薦,許南英於1916年九月初九日啟程南航,“至蘇門答拉棉蘭為張鴻南先生編輯生平事略”(許南英《窺園先生自訂年譜》)。張鴻南(耀軒)是“蘇門答拉棉蘭城華僑市長”,是林景仁的岳父。在棉蘭,許南英扶病編成張鴻南生平事略並為之撰序後,於1917年十一月十一日醜時病逝於棉蘭寓所,壽六十三歲。             

  (作者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