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未來時期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8-29 14:10:20


 
  首先,不以“增加邦交國”、“參與聯合國”為對外政策主軸,而以爭取更廣泛參與國際合作為主軸,將可能減少與大陸在國際上的直接對抗,從而緩解台灣的國際困境;其次,在兩岸綜合實力、國際地位和影響相差懸殊,而且台灣的絕對劣勢已不可能逆轉的現實狀況下,蔡認為台灣廣泛參與國際合作還有可爭取的餘地,無論意識形態、經濟合作,還是環境保護、救災減災,台灣都有一些活動空間;第三,台灣廣泛參與國際合作,特別是經貿合作,是台灣擺脫島內嚴重的經濟困境不可缺少的條件。總之,蔡認為台灣對外政策以爭取廣泛參與國際合作為主軸,將是台灣最具現實可行性,也最為有利的選擇。

  可以預料,蔡以爭取廣泛參與國際合作,取代“增加邦交國”、“參與聯合國”,做為對外政策主軸,未來時期兩岸在國際上直接對抗的嚴重程度,將比李、陳執政時期有所減輕。但更須預料的是,蔡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堅持推進“台獨”,從根本上決定了,未來時期蔡爭取台灣更廣泛參與國際合作為主軸的對外政策,必然引發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較量更加多元的局面,即在台灣爭取參與的國際合作的各個領域,都將發生兩岸的統獨較量,從而導致出現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複雜化。未來時期,兩岸在具體國際領域或問題上統獨較量的嚴重程度可能有所減輕,但發生較量的情況將不斷增多。

  2、未來時期蔡推進其對外政策,將受到一系列因素制約,台灣的國際環境無法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在前述涉及未來時期對外政策的演講中,蔡對於台灣的全面拓展國際空間,似乎充滿信心。她一再宣稱,“在打造亞洲新價值模式的過程中,台灣可以作為一個典範和鼓舞力量”;“台灣擁有巨大的潛力,可以在全球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重塑我們的國際形象,成為一個在二十一世紀扮演正面與活躍角色的'國家'”;“未來的外交政策,一定會符合國際社會對未來民進黨政府的高度期待”等等。蔡的這種“信心”,是宣傳需要與嚴重誤判結合的產物,也表現了她一貫的自負。實際上,未來時期蔡推進其對外政策,必將受到一系列因素強烈制約。這決定了,台灣的國際環境將無法改善,台灣的國際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1)大陸對台灣綜合實力的壓倒性絕對優勢更加突出,是對蔡拓展國際空間最關鍵的制約因素。蔡對外政策的目標不可能實現,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將更為嚴峻。

  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本質上是兩岸在國際上的統獨較量問題。兩岸綜合實力的強弱對比,毫無疑問地是決定這一較量孰勝孰敗的關鍵性因素。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包括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國際地位和影響等等多方面實力的綜合對比,但經濟實力對比是其中具基礎意義的。以兩岸GDP總量和人均GDP資料,做最直觀對比,可得出趨勢性、總體性比較結論(表1):大陸經濟總量已是台灣的近20倍,相差十分懸殊,而且差距不斷加速擴大;台灣的人均GDP仍然高於大陸,但差距加速縮小。實際上,兩岸不僅經濟實力相差懸殊,政治、軍事、科技實力,以及國際地位和影響的差距同樣十分懸殊。兩岸綜合實力對比相差懸殊,對整個兩岸關係都有關鍵性影響,為中國必將統一、搞“台獨”必將失敗提供了堅實基礎。台灣在國際空間問題上十分嚴重的困境,在深層次上,正是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懸殊,對於“台獨”勢力在國際上搞“台獨”、搞分裂強烈制約的表現。蔡的對外政策企圖通過減少與大陸在國際上的直接對抗,實現拓展國際空間的目標,在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完全不可能實現。因為大陸不會,也沒有必要在統獨問題上與“台獨”勢力妥協。

  (2)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高度重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積極推進與大陸的全方位合作,是台灣拓展國際空間最主要的外部制約因素,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餘地和可能性不斷縮小。

  近年來,蔡和一些綠營人士認為,大陸的國際環境出現惡化趨勢。主要是,由於東海、南海爭端激化,中美、中日摩擦、對抗加劇,中國與東盟關係、中印關係也出現下滑。他們認為這為台灣拓展國際空間提供了機遇。所以,蔡在其相關演講中一再強調,要“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與“理念相近”的美、日“強化夥伴關係”;要“強化與歐洲的關係”、“深化與東協和印度的關係”;要在區域和世界“扮演負責任、有價值的角色”等等。顯然,蔡把上述判斷作為了她對外政策的出發點、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的基礎。但這一判斷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嚴重誤判,是蔡和綠營人士的一廂情願。近年來,中國大陸一直保持穩中向好的持續增長、堅持推進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提出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大計畫、設立亞投行;積極參與區域和世界的經濟、安全合作,並發揮重要作用,都不斷強化了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和作用。現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包括近年來與中國大陸摩擦、矛盾明顯增多的美、日,都高度重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積極推進與大陸的全方位合作。而且,美國及其它相關國家,始終警惕與台灣的關係,不能嚴重損害他們與中國大陸的關係。美國明確回絕蔡躋身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企圖,就是典型事例。事實表明,國際環境沒有,也不可能發生有利於台灣的變化,而是更加不利於台灣。可以預料,在台灣的國際上進一步邊緣化的同時,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的餘地和可能性,都將不斷縮小。蔡推行的對外政策無法,也不可能改變這一趨勢。

  (3)大陸更堅決地在國際上反“台獨”、反分裂,是對台灣拓展國際空間最直接、最有效的制約因素。蔡的相關策略不可能減少來自大陸的壓力,其國際環境將進一步惡化,國際空間將不斷被壓縮。

  蔡堅持推進“和平台獨”政策,兩岸統獨較量再度突出,大陸必將在國際上更堅決地進行反“台獨”、反分裂鬥爭。對於這一局勢,蔡應該有所瞭解。所以,蔡的對外政策以減少在國際上與大陸的直接對抗,做為其主要策略。蔡以爭取更多參與國際合作為外交主軸、不將“參與聯合國”和“增加邦交國”做為“外交”重點,以及不再提及“烽火外交”、“公投入聯”等,都是蔡這一策略的具體表現。蔡企圖誘使,甚至迫使大陸“忍受”其在減少與大陸在國際上直接對抗掩護下,全面拓展台灣國際空間,只是她一廂情願的圖謀,完全不可能得逞。可以預料,兩岸統獨較量再度突出,必將促使大陸加快實現統一的節奏。因此,大陸必將進一步擠壓台灣的國際空間,以加快形成更有利中國完全統一的國際環境。

  未來時期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熱點和前景

  可以預料,未來時期將是兩岸在國際上再度嚴重較量的時期。雖然較量的激烈程度可能不像李、陳執政時期,但較量的廣泛程度,特別是深刻性,將是前所未有的。較量將集中於兩大方面,構成了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熱點。可以預料,這些較量台灣完全沒有勝算。這決定了,未來時期蔡推行的對外政策必將失敗,台灣的國際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1、台灣與其它國家的雙邊關係

  目前,台灣還有22個“邦交國”,分佈於中美洲、南太平洋、非洲,以及歐洲的一個,都是沒有國際影響的小國。但他們的存在對台灣意義重大,是台灣“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的國際象徵,因而“邦交國”數量歷來倍受台灣地區領導人重視。李、陳企圖通過“金錢外交”、“烽火外交”,與大陸爭取“邦交國”慘敗的前車之鑒,迫使蔡採取力保現有“邦交國”守勢。同時,減少台灣的“邦交國”, 也是大陸在擠壓台灣國際空間最便捷、最有效手段之一,大陸必將予以有效運用。所以,保有與減少台灣“邦交國”,必將成為未來時期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突出的熱點,而且可以肯定台灣沒有勝算。

  強化與美、日的關係,是蔡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不只是傳統的對美台、日台關係的重視,而且明顯地企圖利用美、日與大陸摩擦、矛盾加劇之機,通過爭取躋身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及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迎合美、日,強化美台、日台關係,特別是美台、日台安全關係。對此,大陸必將通過對美、日施壓予以堅決反制,從而形成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一個突出的熱點。但歷來,美、日插手、干涉台灣問題,以不嚴重損害他們與大陸的關係為底線。在兩岸統獨較量再度激化時,美、日對於發展與台灣的關係,尤其是安全關係將特別謹慎。所以,未來時期美台、日台關係雖可能有所發展,但距蔡的期望必將有很大差距。

  蔡表示,未來時期將繼續推進與歐洲國家、東盟國家,以及印度的關係,但這些關係側重於經濟領域,例如宣揚推進新南向政策。大陸歷來對於台灣發展國際經貿關係不持異議,所以總體上看,台灣與這些國家的關係不會成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熱點。

  2、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

  雖然蔡沒有明確提出台灣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問題,但在她相關演講中通篇強調,“台灣擁有巨大的潛力,可能在全球扮演更有價值的角色”、台灣要“成為一個在二十一世紀扮演正面與活躍角色的國家” 等等,急於參加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的迫切心態溢於言表。首先,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特別是政府間的,將是台灣“獨立的主權國家”地位的重要表現;其次,蔡認為台灣具有“巨大潛力”,例如,“民主經驗”、減災救災、生技產業、環保等等,可以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扮演重要角色;其三,台灣經濟長期停滯,急需通過參與國際合作,首先是參與區域合作,擺脫困境,此外,蔡還企圖通過所謂“增加台灣經濟發展的選擇,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其四,蔡把台灣能否參與國際組織,作為煽動島內民粹情緒的重要手段,企圖通過操弄台灣民意,與大陸博弈。總之,蔡把爭取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爭取參與更多國際合作作為其對外政策主軸的主要內涵,必將全力推進。

  對此,大陸必將予以有力反制。首先,對於台灣參與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大陸必將堅決反對、遏阻;對於台灣參與非政府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大陸將視不同情況,或反對或限制。顯然,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必將成為未來時期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一個熱點。圍繞這一熱點的兩岸博弈,台灣通過爭取參與更多國際組織和區域合作,以拓展台灣國際空間的企圖必將破滅。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6年7月號,總第223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