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把握中美關係:促成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共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6 00:28:21


 
  如前所述,所謂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指對於中美兩國都有戰略性重大意義和影響的、相同的需求。這種需求的形成和延續,既取決於中美兩國所處的外部環境,即世界大環境、大形勢,也取決於中美兩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但在不同歷史時期,中美兩國外部環境與自身發展需要的影響程度並不相同。當年,共同對抗蘇聯擴張成為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並且形成了中美鞏固的共識,是因為當時美蘇冷戰進入“蘇攻美守”新階段,以及中蘇關係因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而嚴重惡化的直接結果。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這些都不復存在。更重要的是,隨冷戰結束,中美兩國都不會再度面臨類似處境,因而不可能再度出現類似的戰略性共同利益。冷戰結束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推進各自國內發展,越來越清晰地成為中美兩國最重要的戰略性需求,但具體內涵各不相同。中國從1978年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推進自身的現代化進程始終是最重要的戰略性需求。美國這一戰略性需求的內涵則複雜得多,恢復、強化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首先是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就是其重要內涵之一。所以,中美兩國在21世紀自身發展的戰略需求,既有重要的重疊部分,因而形成戰略性共同利益,又有相互抵觸部分,因而引發摩擦,例如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

  進入21世紀後,中美關係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共同利益和矛盾、衝突的多元化、複雜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多樣性的共同利益的份量和影響,以及多樣性的矛盾、衝突的嚴重程度和影響,都呈現下降的趨勢。由於這一特點,對於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應該有新認識,即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將遠比當年共同對抗蘇聯,廣泛而單項利益的重要程度及其影響則明顯偏低。因此,人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試圖尋求如同當年共同對抗蘇聯擴張那樣的,對中美都特別重要的,單項的戰略性共同利益,而只能在多樣性的,中美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尋求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並對之形成共識。

  需要調整認識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思路。應該深刻認識到,中美各領域廣泛的共同利益,是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中發展、積累形成的,涉及到中美關係的所有領域,是中美關係一直保持總體穩定,並長期保持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和保證。所以,積極擴大並強化中美各領域廣泛的共同利益,實際上就是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是對中美兩國都有戰略性意義和影響的共同需求。與此相應,努力減少中美廣泛存在的各領域分歧和矛盾,減少中美摩擦、降低其不利影響,同樣是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是對中美兩國都有戰略性意義和影響的共同需求。總之,只有根據中美關係的實際狀況,才能務實地形成對於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進而對中美關係產生積極影響。

  3、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與中美對於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

  2012年2月,習近平訪美時第一次提出了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2013年6月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會晤中,習近平不僅重申了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而且確認了這一理念的內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並且得到奧巴馬的基本認同;2014年11月在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會晤中,習近平、奧巴馬重申了,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與內涵;2015年9月,在習近平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中,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已經成為習近平和奧巴馬會晤、演講的主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揚。事實表明,立足於對於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共識的,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和內涵,實際上已經成為鞏固、強化這一共識的戰略設計和主要舉措。

  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後,“中國威脅論”再次在美國泛起,並且到2013年底終於導致了新的中美摩擦多發階段的出現。中美關係的這種變化,理所當然地受到高度重視。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理念與內涵的提出,並且中美對之形成基本共識,充分表現了這種重視。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很清楚地是作為處理中國明顯強大後的中美關係的戰略設計提出的。應尤其重視的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則是在對於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前已指出,積極擴大並強化中美各領域廣泛的共同利益,努力減少中美廣泛存在的各領域分歧和矛盾,就是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而“不衝突、不對抗”,就是這兩方面共同利益,在政策層次上的具體表現。至於“互相尊重、合作共贏”,則是這兩方面共同利益更高層次的反映。顯然,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和內涵,都以對21世紀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為基礎,而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理念與內涵的實踐,又必將進一步鞏固對於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從而推動中美關係持續、穩定地向好發展。

  9月24日奧巴馬,在為習近平舉行的晚宴上稱,“不認為中美關係落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則在習近平抵美前夕的演講中稱,“懲罰中國,最後必將懲罰我們自己”。他們作為美國領導人和高官,上述言論不是一般的外交辭令,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真實認識。這表明,通過習近平對美國的國事訪問,中美對於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理念和內涵的認同,得到進一步強化;這同時還表明,中美對於21世紀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也得到進一步鞏固。

  結論與展望

  1、2013年底以來,中美關係進入的新的摩擦多發階段,這同時也是中美新的戰略磨合階段。中美關係既沒有落入“修昔底德陷阱”,也沒有接近於發生重大轉折的“臨界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是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進程的起步階段,中美關係將經歷更多摩擦,但實際上是更多磨合,從而為21世紀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奠定更鞏固基礎。

  2、中美對於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是中美關係持續保持總體穩定,不斷推進廣泛合作的基礎和保證。冷戰結束迄今,中美關係已經歷三次摩擦多發階段,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合作廣泛推進的大框架沒有改變。這表明,冷戰結束以來,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廣泛化,雖然單項利益的重要程度有所下降,但卻在總體上增加了共同利益的穩定性。

  3、必須改變思維方式,才能促進形成對於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共識。現在不會、也不可能再度出現,當年共同對抗蘇聯擴張類型的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但中美在建交以來三十多年中形成的多領域共同利益,已構成了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的主體。今後須堅持從全局上、戰略上強調和維護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同時,堅持從中美關係各領域的各具體問題入手,務實地維持中美關係穩定,深化中美合作。

  4、中美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是實踐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同利益共識的戰略設計,其理念與內涵以這一共識為基礎,而這一實踐又鞏固了這一共識。“不衝突、不對抗”,是21世紀中美戰略性共識利益的底線;“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則是這一共同利益的更高層次表現。通過習近平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共同建設新型大國關係,已成為中美關係的主軸。可以預料,儘管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還會有起伏,甚至是明顯起伏,但總體穩定的大框架將持續保持,中美廣泛合作將不斷拓展、深化。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11月號,總第21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