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注意到,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④。結合“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的政策,我們至少可以發現以下兩大政治資訊:一是兩岸政權統一可以分步實施,“一國兩制”的方針依然是不變的,我們不躁進於政權合一的形式目標;二是以和平的方式實現完全統一,需要有一個艱苦的過程,不必“敲鑼打鼓”,當前兩岸正在邁向完全統一的進程中,兩岸雙方要共同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總之,筆者對兩岸關係的新認知是:我們正走在國家完全統一的大道上,不斷實現兩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目標,兩岸走向完全統一的步伐堅實有力。
兩岸政治市場的顛覆性變革
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在台灣再度執政,而且迄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甚至有個別台灣當局領導人公開以“台獨政治工作者”自居,引起海內外中國人極大憤慨,要求改變對台大政方針、終止“惠台政策”、制定解決台灣問題時間表等呼聲不斷。民眾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從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涉台部分的論述中,我們領會出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對局勢的判斷卻是相當的冷靜和理性,胸有成竹。習近平明確表示:“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不僅如此,習近平還強調:“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⑤這些講話表明習近平對台灣問題充滿自信和定力,台灣政客的嘩眾取寵改變不了什麼。對於大陸民眾來說,習近平的講話釋放出非常明確的信號,台灣問題完全是可控的,兩岸關係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大陸方面手中,民進黨當局沒有能力改變兩岸同屬一個國家的法理和政治現實。
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自信和定力在他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初就有所體現。2014年2月18日下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台灣各界人士時強調,“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⑥可以說,習近平涉台論述讓越來越多人體認到,中國的執政黨和政府對台灣問題的洞察力已今非昔比,大陸的領導集體有信心和能力掌控兩岸關係的節奏和發展方向。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對人們普遍關心的“台獨”分裂問題作出了鼓舞人心的答案:“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習近平這段講話給了全國人民一顆政治定心丸,讓大家更加明確認識到“台獨”分裂的虛妄性和不可行性。
在台灣問題基本可控的認知基礎上,中共中央已經將完成國家的最終完全統一納入中國整體發展戰略中的一環。大陸民眾熱切關注台灣問題,涉台新聞因此有很強的轟動效應,在台灣政權變動不定的情況下,民眾難免產生焦慮情緒和激進的思想。由於缺乏戰略眼光和宏觀視野,人們在台灣問題上捨本逐末和以偏概全的情況經常發生,這個問題也是長期性的。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大陸民眾對台灣問題的正確認知顯得非常重要。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這段話提醒我們在台灣問題上也不能感情用事,必須謹慎面對。
根據習近平對國內外形勢的分析,我們在處理台灣問題時,必須與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相結合,冷靜、理智地分析台灣問題在中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中的地位。如果台灣問題確實有失控的危險,相信黨和政府必然會採取斷然措施。反之,如果台灣問題穩定可控,就應該繼續在和平發展中尋求更加有利的解決方式。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⑦這個講話對於我們樹立全局觀念和戰略意識有很大指導意義。
如果把台灣問題放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總體方略上看,我們就可以認識到,中央已經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艱巨任務,放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中去把握和思考。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進一步提出了“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他說:“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党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⑧。台灣問題是總體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必須統籌兼顧,妥善處理。
回顧過去5年習近平的涉台論述,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逐步解決台灣問題,是習近平過去5年對台方略一以貫之的原則。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我們有充分信心繼續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充分信心克服各種困難開闢兩岸關係新前景,有充分信心同台灣同胞攜手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強調:“展望未來,我們將有更大能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當然,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兩岸關係中還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共同努力”。⑨顯然習近平已經預見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時間和耐心。同年4月8日上午,習近平在博鼇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時強調,“大陸方面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決心是堅定的,方針政策是明確的。我們將保持對台大政方針的連續性,繼續實施行之有效的各項政策,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更好造福兩岸同胞”。⑩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政方針的連續性作出了承諾。
2014年以後,台灣內部局勢出現新的變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政方針開始受到質疑和挑戰,但是,習近平總書記處變不驚,不為所動,展現出強大的政治定力。2014年5月7日,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時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兩岸關係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⑪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的政治定力,源自他對台灣問題敏銳的觀察,源自他對兩岸關係發展態勢的準確把握,台灣內部局勢的變化已經成為“茶壺裡的政治風暴”了。2015年3月4日下午,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民革、台盟、台聯委員聯組會時習近平強調,“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⑫習近平強調祖國大陸自身的發展進步是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這一論斷在台灣問題上已不是把目光聚焦台灣方面,而是反求諸己,根據大陸的發展階段制定對台政策。習近平的這一兩岸關係新思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對照習近平十九大報告涉台論述中給民進黨當局留有餘地的包容性政策,對照大陸方面處理看似困難的台灣事務的手法,對照中國政府在國際重大場合處置台灣問題的新態勢,我們深感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自信和定力。這樣的變化既是大陸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是大陸方面對台灣問題把握深化的結果。筆者深感兩岸政治關係的市場格局已經從過去的台灣“賣方市場”轉進到大陸的“買方市場”,兩岸關係的“定價權”掌握在大陸手中。
2017年11月14日,台灣《聯合報》發表前海基會董事長陳長文的文章,陳長文說:“現在大陸只是‚口頭上‛在意台灣問題,‚心理上‛已不在意台灣問題。因為大陸有自信,時間站在他們那一邊,所以,就放著、拖著台灣,讓已成仇中大本營的台灣,一步步的走下坡,這是一種‚理性的計算‛。”陳長文的話裏充滿悲傷,反映了一部分台灣人的心理感受。我想,大陸方面不會不在意台灣,也不願看到台灣走下坡路。但大陸民眾過度在意台灣內部事務的一草一木,對台灣新聞過度情緒化的制式反應,都不是兩岸關係的健康心態。大陸全民涉台自信心和定力的提升,將有助於大陸黨和政府更加穩健和高效地處理好兩岸關係,減少台灣因素對國家發展機遇期的阻礙作用,同時也為早日完成國家最終完全統一大業塑造更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注釋
①袁周:《 “習特會”之後台灣將日益“被邊緣化”》, 華夏經緯網2017-04-28 09:11:34
②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3-06-13 20:48來源:新華網。
③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4-09-26 09:47來源:新華網。
④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P56,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⑤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P57,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⑥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4-02-18來源:新華網。
⑦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P12,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⑧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P24,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⑨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3-02-25 15:54來源:新華網。
⑩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3-04-08 19:40來源:新華網。
⑪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4-05-07 09:47來源:新華網。
⑫國台辦官網,“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專題,2015-03-04 14:20來源:新華網。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7年12月號,總第2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