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青年學者:俄烏戰爭與北約的戰略與戰術角色
http://www.CRNTT.com   2022-06-28 00:39:39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祁昊天(直播截圖)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助理記者 徐媛)中國國際關係學會與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6月24日聯合舉辦了以“百年大變局下的國際關係理論發展與創新”為主題的中國國際關係學會第四屆國際關係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多位國內外政產學研各界精英就危機、衝突與戰爭進行了分析與展望。研討嘉賓交流了俄烏衝突背景下的類比思維,評估了北約在俄烏戰爭中的戰略與戰術角色,同時分析了科技變遷對戰爭形態演進的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劉博文就俄烏衝突提出了三個層面的歷史類比。首先,在情報分析和決策咨詢層面,俄烏衝突是第一場雙方均具備一定信息化作戰能力的國際衝突,第一場交戰雙方同時從事新型混合戰爭的國際衝突,第一場將經濟相互依賴大規模武器化的國際衝突。因此,俄烏衝突可能成為未來戰爭的模板。其次,在政治宣傳和政策辯論層面,美方可能將台海問題類比為俄烏衝突,美國將通過代理人戰爭與經濟制裁的方式干涉台海問題。最後,在社會民意認知層面,民眾也有歷史類比,歐美民眾把中國和俄羅斯相捆綁、相聯繫、相類比,認為中國也有強行改變自由國際主義秩序的負面意圖,造成國家形象污名化,使得中美雙方大國戰略競爭的難度上升,靈活性下降。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學者王思羽分析了北約在俄烏衝突中的戰略與戰術角色。首先,北約不再督和促談,而是“以打促談”,在烏領土問題上不與俄羅斯接觸與對話,積極致力於衝突長期化、持久化。其次,北約不再實行“協助與支持”政策,而是在不與俄羅斯“硬風險”升級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充當烏克蘭的援助者。最後,北約不再是俄烏衝突的觀察者,而是通過俄烏衝突為其新一代戰略概念、集體防禦系統架構和聯合作戰能力進行測試和評估,成為“自測者”與“測他者”。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祁昊天介紹了科技變遷下戰爭形態演進的兩大基本特徵。第一,科技與戰爭形態趨於共同演化,科技發展並不總是表現為線性的過程,也並不總是直接或者顯性地體現在軍事能力上,戰爭形態同時受到政治、財政、組織和文化因素的影響。第二,未來戰爭形態將在目標識別方面追求精細化,在定位追蹤方面實現實時化,在殺傷打擊方面實現精確化,在決策過程方面強調快速化。總體而言,未來戰爭形態在強調更高的生存能力的同時,更強調在集中的時間和分散的空間內形成效能的集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