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學者線上研討 多角度論百年變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6-09 00:20:28


房寧(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記者 海涵)6月5-6日,為期兩天的《百年變局》新書雲發布系列研討會圓滿閉幕。會議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房寧、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中國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評委會主任謝耘四位著名學者從政勢之變、經濟之變、數字之變以及“怎樣的百年變局”等角度對百年變局表達看法。

  房寧認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先也要關注百年未有大變局中間出現的“百年未有的新變數”,這個問題帶有全局性。例如抗擊新冠疫情,很多西方國家和美國制度差不多,但表現出來的情況卻有大相徑庭。這其中有幾個因素,一是國家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也就是工業化、現代化之間的關係還要研究。二是國家的制度因素及傳導機制差異。這個在各國抗擊疫情的策略差異上表現的非常明顯,這確實和不同國家的制度是有一定關係的。三是文化的因素,不同的文化下,你採取疫情的防控措施會導致人們行為上產生不同的反應。因此應對百年變局,我們要重視“社會適應性反應”。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政策,任何法律,任何措施會引起管理對象行為上的反饋,它會規避或反制,或者順從。
 
  房寧表示,百年變局這個話題是百年前中國最暗淡的1840年按片戰爭以後開始展開的。當時我們國家衰落,國運衰微,人民悲慘。當時中國的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這是千年未有、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以,近代以來的中國文化意識裡,對“變局”是很關注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