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在澎湖“立委”選舉一役基本上皆與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合作。 |
中評社香港12月10日電(作者 柳金財)2020年台灣第10屆區域“立法委員”選舉登記已截止,據澎湖縣選委會表示本屆“立委”選舉計有呂應宏(喜樂島聯盟)、歐中慨(中國國民黨)及楊曜(民主進步黨)三人完成登記。這場選戰表面上看似“三強鼎立”,實質上還是回歸“藍綠對決”,對民進黨籍現任“立委”楊曜來說,無疑是一場硬戰。這主要是源自澎湖選民結構藍綠伯仲之間、在“總統”與地方縣市長選舉互有領先、軍公教族群較多,但由於楊曜本身深耕地方、長期經營,目前對比國民黨候選人歐中慨聲勢看來是似乎略勝一籌,國民黨候選人必須奮起直追,始能挺進“勢均力敵”、“平分秋色”的雙雄對決。
值得關注是,澎湖縣民尊稱“澎湖王”的政壇大老林炳坤,曾連任5屆澎湖縣籍“立委”。2012年楊曜勝選“立委”之前,國民黨在澎湖“立委”選舉一役基本上皆與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合作,2016年的“立委”選戰推派林炳坤子弟兵陳雙全上陣;2018年賴峰偉回鍋競選澎湖縣長取得勝利,林炳坤的輔選更是功不可沒。林炳坤可謂是政治實力雄厚地方大老級政治精英。
一、2020年澎湖縣“立委”選區特性
首先,爭取林炳坤的政治支持有利於國民黨選情。若是林炳坤參選將形成“三腳督”的選局,在二強一弱的態勢下,林炳坤的勝算率相當高。然隨林炳坤宣布退出“立委”選戰,使得澎湖縣“立委”選情更趨於單純化,回歸藍綠對決的局面,若國民黨能夠取得林炳坤之支持,天平砝碼就會向國民黨傾斜,有利於拉抬歐中慨選情。根據國民黨評估,目前宜蘭縣、嘉義市、台南市、台東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等則仍處於相對低迷。換言之,國民黨在澎湖縣“立委”初選過程中由於引爆人選是否合適之爭論,導致黨內團結及中央與地方衝突,從而弱化國民黨在澎湖選區競爭力。
其次,傳統上澎湖縣選民結構是藍大於綠的區域,現在則是選民結構呈現綠大於藍,但在各項選舉中藍綠得票互有成長。據智慧交易所與思為策略的分析顯示,整體而論,現泛藍選民結構較小於泛綠選民 5%,中間選民的比例佔35%。這個選區的深藍比例為 27%、淺藍則是 3%;而深綠選民比例是 22%、淺綠選民為13%;中間選民高達35%。從國民黨與民進黨在2008“總統”、 2009縣市長 、2012“總統”、 2014縣市首長、2016“總統”、2018縣市長得票加以比較,國民黨分別得票57.93% 、48.07% 、0 49.76% 、44.66%、29.5%、38.87%;民進黨得票42.07% 、49.37% 53.44%、 45.65% 、55.34%、50.8%、32.78%,兩黨政治實力消長、各自互有領先。
再者,民進黨“中央”執政推動軍公教年金改革波及縣市長及“立委”選舉。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爭取連任的民進黨籍前澎湖縣縣長陳光復僅拿到32.78%得票率。而投票率也幾乎是史上最低,主因是澎湖縣的軍公教人口眾多,民進黨政府力推軍公教年金改革,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導致淒慘的投票率及得票率。在軍公教人數眾多的結構下,對於民進黨藉候選人之選情相當不利。2020年“立委”選舉對現任“立委”楊曜來說,並非是一場好打的選戰。楊曜本身即指出“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非常艱困的一場選舉”,主因是澎湖離島縣選民結構本來就是藍大於綠的選區,民進黨“立委”在澎湖離島選情受到2018年地方選舉敗選之波及,此涉及中央層級政府軍公教年金改革產生民怨所導致。
最後,澎湖中間選民高達35%著重候選人個人特質高於藍綠政黨認同。儘管澎湖地區軍公教居民比例高,選民結構藍大於綠,綠能取得席次與執政必須藉由深厚地方經營與服務。現任民進黨籍“立委”楊曜在地服務頗為紮實,可以說是相當有實力的民進黨政治人物。既往二屆“立委”的選舉中,楊曜獲得的選票數比蔡英文的“總統”選票還要多,其選戰策略是依靠紮實的服務、政績有所突圍,澎湖民眾對其支持是個人認同大於政黨認同及支持度。民進黨在此區域選舉,採取“總統”與“立委”合設競選總部,藉此相互拉抬選情。
二、民進黨候選人之優勢與劣勢
(一)優勢
1.屬於實力派的地方型政治人物。既往選舉中,楊曜所獲票數比蔡英文的選票多,其個人支持度高於蔡英文,在此選區難以期待“母雞帶小雞”效應發生。
2.選戰策略是依靠紮實的服務與政績,而非來自中央層級政府施政績效,強化個人立法問政品質及選民服務,高於意識型態及政治主張作用,“保台抗中”聯盟政治操作未必有效。
3.民進黨在三個離島縣中黨內整合程度最佳者為澎湖。
4.擁有現任“立委”優勢及民進黨“中央”執政的資源奧援,民進黨政府應允力挺經費100億元整建澎湖中正橋、永安橋、跨海大橋重大建設,此為其選戰最大政見。
(二)劣勢
1. 在軍公教人數眾多的結構下及年金改革影響,猶如縣市長選舉一樣,對民進黨選情相當不利。
2.離島需要依賴觀光,尤其是陸客自由行。民進黨“中央”執政下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大陸進行暫停限制陸客自由行,民進黨“中央”執政難解兩岸關係,反而造成倒退、緊張及敵對。
3.喜樂島聯盟推薦候選人參選,其政治主張傾向支持“台獨”的激進路線,對於深綠選民具有號召力,可能分食部分民進黨“立委”選票。
三、國民黨候選人之優勢與劣勢
(一)優勢
1.傳統上選民結構是藍大於綠之區域,2018年縣市長選舉中爭取連任的前澎湖縣縣長陳光復僅獲得32%選票,國民黨執政澎湖縣可能帶來選情的連鎖效應。
2. 泛藍選民的基本盤相當穩固,有其基本票源,尤其選民中軍公教居多,擁有基本盤的選票。
3.泛綠陣營政黨間實質分裂,民進黨與喜樂島聯盟分搶泛綠選民選票,導致泛綠選票分散化難以極大化,不利於民進黨選情。
4.歐中慨政壇資歷遠勝楊曜,且深耕地方勤走基層,主打最擅長的醫療救助牌,同時坐擁藍營同志澎湖縣長賴峰偉與議長劉陳昭玲協助,其政治實力不可小覷。
(二)劣勢
1.國民黨內部矛盾尚待整合。儘管國民黨的基本盤相當穩固,但藍營的內部仍有矛盾需要整合,在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中,並未支持國民黨提名的縣長賴峰偉;選後的議長選舉也沒有投票給陳昭玲,而是給藍凱元,其與藍營黨內的互動並非十分融洽。
2.屬於地方型菁英不具全國性知名度。首度參與“立委”選舉較不具參選經驗,在中央政治問政層次、專業形象有待塑造及提升。
3.地方精英質疑候選人本身的政黨忠誠度,例如歐中慨曾有燒黨證、脫黨等爭議,這可能導致選票的分散化。
總體而論,國民黨在澎湖的地方政治勢力欠缺內部整合,及候選人本身的政治聲望不足,導致選情低迷。國民黨歐中慨在網路聲量及政治聲望,明顯低於民進黨楊曜;復因藍營地方精英質疑歐中慨其政黨忠誠度,國民黨內部並未能有效整合而呈現分化局面。儘管“反民進黨”群體對國民黨提名人選具有較高的投票意願,但仍無法去除對歐中慨政黨“忠誠度”的質疑,這顯示泛藍選票在澎湖不易產生集中化。
就此而論,國民黨在澎湖區域“立委”一席能否當選,不僅決定於候選人個人人格特質、專業形象及與地方勢力團體親近性,也更在於“國民黨內部整合”問題,此尤為迫切之須要。國民黨若要翻轉澎湖“立委”選情,當務之急確實需要地方派系、政治精英捐棄成見,盡速重整隊伍整合人力與資源,始能達成選票極大化目標。
(作者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