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23-09-15 10:33:35


 
  “第二個結合”原創性貢獻的實踐指向

  提供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方法。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這一重要論述植根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沃土,融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和價值觀為一體,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論指導意義,是指導新時代文化傳承發展的基本立場、觀點與方法。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應準確把握這一重要論述的理論內涵、重大意義與實踐要求,著眼於“怎麼看”和“怎麼辦”,推動其貫穿文化強國建設的全過程、覆蓋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領域、體現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各方面,推動其從立場觀點方法上成為扎根中國大地、指導偉大實踐的思想路線、戰略舉措、文化心態、制度形態及建設機制。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始終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通過守正創新指導偉大事業向前發展。

  明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著力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為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從這三方面著力。第一,以“第二個結合”推進核心思想理念的現代轉化。中國人民在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發展史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在新征程上,我們應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不斷進行補充、拓展及完善,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第二,以“第二個結合”推進中華傳統美德的現代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在新征程上,我們應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積極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時代性實效性。第三,以“第二個結合”推進中華人文精神的現代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在新征程上,我們應大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推進中華人文精神的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通過獨特豐富的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和人文學術等,把跨越時空的思想理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等轉化為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行為習慣,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當代華章。(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王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