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業務叢談|堅持政治引領強化審理職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8-17 15:41:46


  中評社北京8月1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習近平總書記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要增強法治意識、程序意識、證據意識,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工作規範化、法治化、正規化水平。這對案件審理工作而言,既是政治要求,也是工作標準。案件審理部門在紀檢監察機關內部承擔著審核把關和監督制約重要職責,必須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政治引領,強化法治思維,敢於提出不同意見,善於解決疑難問題,精準定性量紀執法,貫通銜接刑事司法,把牢案件質量不動搖,做保障和提高案件質量的“排頭兵”。

  加強政治學習,做到心中有底。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紀檢監察工作是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案件審理部門必須把加強學習、提高本領作為必修課。一是加強理論學習。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自覺將其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在新征程上創造新業績。二是提高政治站位。緊扣黨章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把講政治貫穿案件審核把關全過程,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鑒別力,自覺提升從政治大局高度把握問題和精準運用政策、貫通適用紀法的能力。三是注重融會貫通。要準確把握政策策略和紀法要求,自覺將政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政治考量和法治方式貫通起來,既要牢牢把握案件審理的政治屬性,又要確保每條審理意見都以事實為依托、以紀法為依據,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充分掌握案情,做到心中有數。案件審理部門不僅要通過閱卷對案件承辦部門移送的案件證據、事實定性等各個方面進行審核把關,還要善於跳出案卷看案件,充分瞭解掌握違紀違法行為產生的背景和區域政治生態,做到胸有成竹。一是充分掌握案件證據材料。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和基礎,審核案件必須全面掌握案件證據材料,既包括對案件來源、初步核實以及審查調查過程中形成證據材料的掌握,也包括對辦案過程的動態瞭解和新增案件材料的掌握。二是熟悉違紀違法行為產生背景。違紀違法行為產生背景是案件審核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相似的違紀違法行為,因其產生的背景不同,處理方式和處分檔次也會不盡相同。三是加強對政治生態的瞭解掌握。政治生態是政治生活現狀、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各種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機整體。辦案是系統工程,案件審理人員在對案件審核把關的時候,要善於站在全局的高度,將案件放在區域政治生態中整體把握、綜合考量。

  勇於擔當盡責,做到秉公用權。案件審理工作是紀檢監察機關執紀執法的重要環節,案件審理部門必須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出發,牢固樹立法治理念,圍繞保障和提高案件質量,加強與案件承辦部門的協作配合,共同研究破解實踐難題。一是樹立法治理念。講政治和講法治是高度統一的,講政治是講法治的內在要求,講法治是講政治的具體表現。案件審理部門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意識、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按照“二十四字”方針依規依紀依法開展工作,嚴把事實證據關、定性處理關和程序手續關,精準定性量紀量法,規範謹慎秉公用權。二是敢於善於鬥爭。監督制約是案件審理部門的重要職責,要把增強鬥爭勇氣和提高鬥爭本領結合起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什麼問題就認定什麼問題,是什麼性質就認定什麼性質。三是樹立服務理念。案件承辦部門和案件審理部門雖然分工不同、各有側重,但追求的目標是高度一致的,是案件質量共同體的一體兩面。案件審理人員要多換位思考,善於從案件承辦部門角度思考問題,不但要敢於提出問題,還要靠前服務、跟進引導,與案件承辦部門共同研究、分析論證,找准破解實踐難題的方向路徑,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