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法治營養不良,助推潛規則滋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31 15:33:30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在領了罰款2000元的處罰決定後,在南方某省辦企業的劉先生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是罰款,還是停業整頓,這差別太大了!我們公司這點事,其實算不算違法都另說,如果給個停產停業的處罰,一天就要虧損上萬元。”劉先生說,在被告知要“嚴格執法”後,迅速找關係送了紅包,這才“大事化小”。

  劉先生的經歷並非個案,類似的“任性執法”、“選擇性作為”的情形在生活中並不鮮見。

  “對於現代行政管理而言,法律授予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是必要的,是可以為社會創造福祉的。”北京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說,“然而,有時候裁量權被不正當行使或濫用,甚至成為一些公職人員‘要挾’相對人的‘幌子’,這就助長了特權思想,導致社會公眾遵紀守法的意識隨之淡化,潛規則盛行,‘腐敗亞文化’滋生。”

  有些人甚至將潛規則奉為處世之道,把法律晾在一邊。浙江省臨安市於潛鎮黨委委員梁某因嚴重違紀違法在接受調查時,講了一個他覺得很“奇怪”的事:商人任某在該鎮承包某工程,掙了20萬元利潤,為感謝梁某的“大力支持”,曾承諾拿出10萬元表示一下,可是,最後他只兌現了5萬元。對此梁某難以理解,斷定“任某這個人很不上路”。法治信仰極度缺乏、奉潛規則為依據,這樣的人可並非梁某一個。

  為防止公權被濫用,我國許多法律法規都有相關規定。以《行政許可法》為例,“行政機關實施監督檢查,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許可人的財物,不得謀取其他利益”。但有些法規制度僅停留在“不得、禁止”層面,缺乏具體定性、定量的處罰措施。比如,為限制公權濫用,有關行政法律規定了一些原則,如信賴保護原則、過罰相當原則、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等,但由於操作空間大、缺少明確的程序規定,很少在執法過程中被正確運用。

  而在對濫用權力行為的追責上,有些法規規章雖然規定了處罰措施,但在實施中卻遭遇“執行難”的困境。如有法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然而,監督部門或多頭或缺失,誰承擔監管主責?對於暗地裡的行為,如何調查取證?如何保證上級機關和有關部門不被“擺平”?……這些都是追責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只要看看《公務員法》等法律就會發現,為防止公權腐敗,我國相關立法的內容具有相當的廣度,包括方方面面。可是,有的法律沒有‘牙’,有的不去‘咬’人,有的即使‘咬’也是不痛不癢。”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講師楊尚東說。

  “腐敗亞文化”滋生蔓延,有法不依和執法的變通、任性是重要原因,根子在幹部。如果幹部不受紀法的約束,不能運用法治思維做出公正決定,甚至處處想著腐敗一把,民眾則會迎合這種傾向,腐敗亞文化也就有了滋長的土壤。楊尚東分析,民眾是因為受制於公權力,所以被裹挾著遵從潛規則。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裁量權絕非只能為惡、不能為善,約束公權力、遏制潛規則,既要專門制定行政程序法,又要用裁量基準約束公權行使,更要加強監督問責,確保執法不走樣,以黨風政風帶動民風向善向上。”姜明安說。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