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品理念讓雲南咖啡迸發新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3-22 09:12:42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聞幹香、衝泡、嗅濕香、撇渣、啜吸……這是B站UP主阿科在雲南省保山市參加的一場精品咖啡杯測活動。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夾峙下形成的幹熱河穀,讓這裡成為絕佳的咖啡種植地。

  近日,第八屆中國咖啡衝煮大賽全國總決賽暨首屆比頓咖啡文化節在保山市隆陽區潞江壩舉辦,阿科參加的雲南精品咖啡杯測專場正是大賽活動之一。

  新華社報導,大賽主辦方之一中國咖啡聯盟的執行委員仲慶華介紹說,本屆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選手參加,從五大賽區突出重圍的28名選手來到保山,爭奪中國咖啡衝煮師的最高獎項。

  阿科本名金科宏,他從英國留學回來,喜歡稱自己為“新農人”。3年前,他來到潞江壩的河穀裡加工咖啡生豆,和夥伴們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做了一名咖啡“莊主”。

  潞江壩是保山最大的咖啡種植地,年均日照時數2517小時,全年基本無霜,晝夜溫差大,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咖啡種植。早在1993年,保山小粒咖啡就在比利時第42屆布魯塞爾尤裡卡博覽會上榮獲尤裡卡金獎。

  “之所以選擇來保山,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氣候適宜,另一方面是這裡對精品咖啡有追求。”阿科說。

  雲南省作為中國咖啡主產區,2022年評選出的雲南省十大精品咖啡莊園中,僅保山一地就有5家入榜。但保山咖啡產業的發展歷程並非一帆風順。2016年,第二屆全國咖啡衝煮大賽總決賽在保山舉辦,而當時卻是保山乃至整個雲南咖啡從業者最艱難的時期,一公斤咖啡豆的錢甚至換不來城市咖啡館裡的一杯咖啡。

  隨後幾年,中國咖啡消費開始快速增長,一二線城市逐漸興起的精品咖啡熱潮讓保山咖啡人看到了希望。7年間,從種植、加工、烘焙到衝煮,保山咖啡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從業者都參與促成,也親身經歷了一場精品咖啡文化帶來的變革。

  為了保證精品率,保山咖企向咖農收咖啡果時都會要求紅果率。“一開始,跟農戶簽好了合同要求采摘成熟的紅色咖啡果,但是他們不理解,采摘的時候還是紅果綠果一起
采。”保山比頓咖啡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明峰說,培育有精品意識的咖農很是不易。

  伴隨著咖企的堅持,紅果率一年比一年高,收購價也水漲船高,咖農收入增加了,自然更有動力采摘紅果。“這樣的良性循環對咖啡精品化至關重要。”方明峰說。

  “以前咖農埋頭種地,根本不喝咖啡。”方明峰說,“如果我種的東西我都不喝,我怎麼知道好與壞呢?”

  近年來,當地政府和咖企合力推廣咖啡文化,舉辦咖啡文化節讓咖農品嘗咖啡,並組織助農培訓,為咖農講授咖啡知識。農戶們開始喝咖啡,還會自己組織品鑒會,比較誰家產的豆子更好喝,保山咖啡的品質開始穩步提升。

  “老咖農們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但精品咖啡要讓外界認可,缺的是渠道和影響力。”阿科說。

  阿科發揮自身優勢和當地的佐園咖啡莊園深度合作。他一面為莊園出品的咖啡豆打通網絡推廣和銷售渠道,讓精品豆可以直達消費者,一面購買佐園的咖啡豆來加工烘焙,保證了自有品牌的品質,實現了新老咖農的雙贏。

  “中國咖啡市場現階段正處於深度轉型期,對雲南咖啡從業者來說,要打響品牌,獲得利潤,必須繼續推動精品化。”仲慶華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