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雙同步機制快速查實“保護傘”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1-01-11 10:20:20


(圖片來源:網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前不久,一場特殊的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舉行。會議召集人,是市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負責人張樹國。

  “這個會議室我已經非常熟悉了。這次主要是請刑偵支隊的同志介紹最新偵破的一起涉黑涉惡案件情況,在會商研判後移交涉及‘保護傘’的問題線索。”張樹國告訴記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廈門市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雙向移交問題線索383件,推動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142件142人。

  這樣的場景並不鮮見。專項鬥爭開展以來,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定位,通過與政法機關建立協同辦案機制,借助聯合調查、“雙專班”辦案等方式,推動掃黑除惡與“打傘破網”同頻共振。截至2020年11月,全國共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8.14萬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81萬人,移送司法機關9220人。

  同頻共振的關鍵在於強化溝通協調,健全配合機制,以制度建設推動信息、手段、資源共享。以山東省為例,該省紀委監委出台《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一案三查”工作指導性意見》《關於進一步完善紀檢監察機關與公安機關在掃黑除惡工作中同步介入機制的意見》,建立問題線索雙向移送、查辦結果雙向反饋等機制,探索實行重點案件“雙專班”工作模式,公安機關偵破的198個涉黑案件中,紀檢監察機關均同步介入,其中175個查出公職人員違紀違法問題。

  “能夠快速查實‘保護傘’問題,得益於紀檢監察機關與政法機關‘雙同步’辦案機制。”福建省柘榮縣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違紀查辦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縣紀委監委對已偵破的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案件逐案過篩、循線深挖,推動協同辦案機制常態化;執行雙周會商、季度重點案件剖析、專案通報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工作整體性、協同性。

  通過倒賣土地、違規建設非法獲利3000多萬元,使用集體資金參與賭博……這是江西省蓮花縣紀委監委查處的一起“小官巨貪”典型案件。截至目前,該案中已有4名黨員幹部因參與黑惡勢力被查處,4名黨員幹部因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被查處,另有58名黨員幹部被問責。據介紹,該案實行“一案雙專班”工作機制,縣紀委監委與政法機關實現對問題線索及時高效地相互移送和結果通報,做到同步處置、同步調查、協同辦案。

  同頻共振的效果,更直觀地體現在大案要案查辦上。以海南建省以來破獲的最大涉黑案黃鴻發案為例,紀檢監察機關與政法機關同步上案,立案查處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109人,涉及水務、稅務、國土、公安等多個部門,東方市原市長鄧敏、萬寧市公安局原局長麥宏章、東方市公安局原局長陳東、昌江縣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郭祥理、昌江縣檢察院原檢察長黃楊等“保護傘”被一網打盡。

  廣東陳永森案同樣如此。該涉黑組織成員多達上百人,長期盤踞深圳福永街道一帶,為非作惡、稱霸一方,還拉攏腐蝕公職人員充當“保護傘”,為其項目開發和違法犯罪提供幫助和庇護,嚴重破壞當地經濟、社會生活秩序,造成群眾心理恐慌。對此,深圳市紀委監委聯合公檢法司等機關成立打傘專案組,全力深挖徹查,共查處涉嫌腐敗和充當“保護傘”的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34人。該案判處罰金1.45億元,創下了深圳掃黑除惡案件中刑拘人數、公訴人數、涉黑判決人數、查處“保護傘”人數、判處罰金數等多個“最多”。

  在聯合辦案基礎上,紀檢監察機關與政法機關高標準做好案件“後半篇文章”,有力推動行業治理。截至目前,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和政法機關共發出“三書一函”8.6萬餘份,整改完成率近90%,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其中,江西開展醫療亂象和礦山開發、長江經濟帶及周邊地區違法用地用礦專項整治,查處醫療亂象行為6534起,查處非法侵占集體土地、非法采礦等案件3088起,依法關停非法礦山696處。遼寧鐵嶺建立河道巡查聯動機制,有效遏制了河沙盜采、沙石銷售壟斷等問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