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斷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邁上新台階
http://www.CRNTT.com   2021-02-09 08:31:00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擘畫了藍圖、明確了路徑。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十三五”時期,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穩中有進、繁榮向好,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人民日報發表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文章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為文化和旅遊發展擘畫了藍圖、明確了路徑。“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系統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推進文化鑄魂、實施文化賦能,推進旅遊為民、實施旅遊帶動,推進文旅融合、實施創新發展,力爭把“十四五”各項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不斷推動文化和旅遊發展邁上新台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積極貢獻。

  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和旅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文章提出,深刻把握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將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們必須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堅定文化自信。

  深刻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我們要瞄准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努力推動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達到新高度,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深刻把握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目標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目標要求、實現路徑,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全面把握,貫徹落實到工作各方面。

  深刻把握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犧牲生態環境”“發展旅遊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要抓住鄉村旅遊興起的時機,把資源變資產,實踐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些重要論述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旅遊業發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問題。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旅遊的社會屬性和功能,著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深刻把握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基本遵循,要求我們著力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實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

  文章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和旅遊工作,將其貫穿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全過程、融入文化和旅遊工作各環節各方面,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揮好公共文化機構、旅遊景區景點等平台和陣地作用,發揮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能,積極推進文明旅遊宣傳教育。

  努力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出更多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產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更有營養的精神食糧。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傳遞真善美,推出更多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精品力作,激發全體人民的精神力量。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分眾化文化需求,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大考古發掘、研究工作力度,用更加豐富的考古成果實證中華民族歷史、構建中國文化基因理念體系。加強文物、古籍、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保護工作,加強研究闡釋利用文化遺產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範。創新文物展示方式,提升博物館展陳水平,讓文物活起來。

  傳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結合慶祝建黨100周年,統籌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旅遊發展,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弘揚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讓紅色基因在中華民族扎根延續。做好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上重要標識地開發展示,展示好社會主義建設重大成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