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評:財政赤字貨幣化不是中國的政策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2-12-23 00:01:53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財政部發布通知,為了籌集財政資金,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決定發行2022年特別國債。本期國債為三年固定利率國債,發行總值7500億元人民幣。

  2022年12月12日,財政部以2.48%的利率,向中國人民銀行全額發行。這就意味著財政部發行的國債不會對外銷售,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全部買入。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財政部很少發行特別國債。第一次發行特別國債是1998年,總額為2700億元人民幣。第二次發行特別國債是2007年,總額為15500億元人民幣。第三次發行國債是2020年6月,總額為10000億元人民幣。此次發行特別國債,顯然是為了延續此前特別國債的流轉,意思是此前發行的特別國債到期後,發行新的特別國債繼續使用。這樣不會增加財政赤字,當然也不會給中國帶來沉重的債務包袱。

  考察一個國家的國債,既要分析國債的種類和用途,同時也要考慮到國債的可持續性。此次發行國債的規模並不大,這說明主要是為了承接此前發行的特別國債,確保財政政策的連續性。

  對於發行國債,中國始終持慎重態度。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強調量入為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意識到,財政赤字具有一定的上癮性,一旦政府過分依賴財政赤字,財政赤字的雪球就會越滾越大。

  現在美國債台高築,財政赤字高達30多萬億美元,遠遠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短期內美國根本無法解決財政赤字問題,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好在美國控制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可以通過發行貨幣,購買美國國債,支持美國財政赤字政策。不過,由於美國國債規模越來越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被美國財政赤字綁架,回旋的餘地越來越小。儘管美聯儲不斷地提高利率,試圖抑制通貨膨脹,但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回籠貨幣,而美國財政部卻在擴大財政赤字,在這樣的拉鋸戰中,美國財政赤字貨幣化現象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中國國內一些財政專家曾經提出,不要擔心財政赤字,能夠借錢是本事,花錢同樣是本事。中國應當借鑒美國的做法,將財政赤字貨幣化。這些專家認為,中國財政部應當發行國債,要求中國人民銀行購買國債,將中國財政赤字轉化為貨幣,通過發行貨幣解決財政資金不足問題。可以肯定,如果這樣的建議付諸實施,那麼,中國通貨膨脹將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許多專家明確表示反對將財政赤字貨幣化。中國必須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如果通過擴大財政赤字規模,解決中國經濟增長問題,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飲鴆止渴,將中國經濟發展的眼前問題變成長期問題,甚至有可能會拖垮中國經濟。

  中國實行分稅制,各地財政狀況不一。中央政府掌握大量的財政資源,可以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解決部分地區的債務危機。但是,中央政府必須有所節制,必須在汲取財政收入方面保持一定的穩定性。

  經濟增長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適當減少財政收入,並且改變財政收入分配結構,大規模壓縮公共性財政支出,對於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不應東施效顰,借助於財政赤字,促進經濟的增長。說到底,政府不會創造財富,政府只能消耗財富。政府財政政策必須確保企業充滿活力,寶貴財政資金應當用於改善民生之上。

  當前我國公共財政預算,還有進一步壓縮的空間。這是減少財政赤字的最有效手段。祗有壓縮公共財政預算支出,讓各級政府過緊日子,讓中央政府各部門學會精打細算,中國企業才能輕裝上陣,中國經濟才能實現明顯好轉。

  國家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人民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政府是財政支出單位,而不是財富的創造者。發行特別國債,目的是為了應急,但是,如果不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減少特別國債,那麼,特別國債早晚有一天會變成沉重的負擔。這是因為國債同樣需要支付利息,龐大國債規模,需要支付大量的利息,這對居民來說是額外增加負擔,對企業來說就意味著稅收成本增加。

  中國人民銀行購買專項國債,毫無疑問會釋放相應的貨幣,這會增加中國市場通貨膨脹壓力。春節前夕,政府各部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障日用消費品供應。價格始終是政府關注的重點,而日用消費品價格是各級政府嚴格控制的重點。相信此次中國人民銀行購買專項國債,不會立即釋放大量人民幣引發通貨膨脹。中央政府在使用專項國債穩定國內市場價格方面,統籌兼顧,相信2023年春節中國物價不會大幅度上漲。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