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趣說“正月初三 老鼠娶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9 14:02:13  


網友貼圖:老鼠嫁女剪紙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很流行。舊時民間俗信,老鼠嫁女,亦稱鼠娶親、鼠納婦、老鼠娶親等,是傳統民俗文化中影響較大的題目之一,是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其情節“版本”不一。具體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遙縣初十日將面餅置墻根,名曰“賀老鼠嫁女”。湖南寧遠則以十七日爲“老鼠嫁女”這一日忌開啓箱櫃,怕驚動老鼠。前一天晚上,兒童將糖果、花生等放置陰暗處,幷將鍋蓋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爲老鼠崔妝,第二天早晨,將鼠穴閉塞,認爲從此以後老鼠可以永遠絕迹。還有的地區于老鼠娶婦日很早就上床睡覺,也不爲驚擾老鼠,俗謂你擾它一天,它擾你一年。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爲老鼠成親准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里,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面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蝎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爲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蝎子尾巴”即是爲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蝎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台灣居民認爲初三爲小年,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結婚日,民間剪紙中的“老鼠娶親”就是這種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點燈,在地上撒米、鹽,人要早晨上床,不影響老鼠的喜事。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民間在正月初三夜里燒門神紙的習俗,將年節時的松柏枝以及過年挂在門上的門神門箋等一幷焚化,以示年以過後了,又要開始營生,故俗語有雲:“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在宋代宮廷里,正月初三是“天慶節”。傳說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有天書下降人間,于是真宗頒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爲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又稱小年朝,在這一天里,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爲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戍正月初三日當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灾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灾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在香港,人們普遍大年初三不拜年,因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稱“赤狗日”。據說,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容易引起口角,所以香港老一輩的新界原居民,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 (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