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從朝鮮停戰談判看周恩來的決策藝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2 11:40:27  


  1951年6月,朝鮮戰爭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年。一年來,美軍接連遭受中朝軍隊的反擊,傷亡慘重,已經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再加上國際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美方不得不接受中國關於舉行停戰談判的建議。中國派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喬冠華一行去朝鮮參加談判工作。行前,周恩來對談判工作作了全面的指示,並且引用了一句古語作總結:“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 

  “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這句話,周恩來引用過多次。這是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名言。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評價謝民師的文章時說:“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蘇軾此語的本意,是稱讚謝民師的文章在該鋪陳的地方濃墨重彩、大筆揮灑,在該簡略的地方則惜墨如金、適可而止,全文如行雲流水、酣暢淋漓。周恩來引用這句話,是要借此說明我們的外交工作要圍繞國家利益和總體目標,審時度勢,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以爭取主動,做到遊刃有餘。 

  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是周恩來一貫的外交風格和奉行的外交策略,也是他決策藝術的深刻體現。所謂當行則行,就是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一切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都要盡力去做、充分做足,以最大限度維護國家的利益。所謂當止則止,就是在外交活動中當雙方出現分歧和矛盾而又一時難以解決時,要善於根據現實形勢審時度勢、適可而止,有時求大同存小異,有時求同立異,總之是要取得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國一開始就採取拖延和破壞的政策,因此談判工作並不順利。在討論雙方軍事分界線、建立非軍事地區時,美方以他們佔有海空優勢應該在陸上取得補償為由,要求在雙方目前戰線以北18公里至50公里處另劃一條新的軍事分界線。周恩來立刻指出:要堅決打掉這個荒謬的主張,“以堅定不移的態度,駁回其無理要求,才能打破敵人以為我可以一讓再讓的錯覺”。在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美方又接連製造事端,在板門店地區射擊中朝非武裝人員,武裝侵入中立區,襲擊中朝方面軍事警察,甚至轟炸我方代表團住所等。這使得停戰談判無法繼續而陷於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深刻分析道:“敵人因為懂得我們不會在這類枝節問題上與之破裂,故得一再使用流氓挑釁和恫嚇,我們在這類事件上與之破裂是不必要的,但如表示軟弱,不給以嚴正回駁,對板門店事件不立即抗議,那正中敵人的恫嚇詭計。”對於美方不斷升級的挑釁和破壞活動,我方立即給以堅決、果斷的回擊。以上這些指示,反映了周恩來“當行則行”的決策藝術。 

  面對我方的堅決回擊,在大量事實面前,1951年9月11日,美方不得不承認美機掃射中立區事件。之後,我方立即提議恢復停戰談判。當美方以開城在軍事分界線的我方一側為由要求換在一個雙方平等控制的地方開會時,中朝方面又主動提出同意將會談地址移至處在軍事分界線上的板門店。這種適當的讓步,就是“當止則止”。結果,10月25日,雙方代表團又回到談判桌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