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商貿城里一家賣樹脂工藝品的商家告訴記者,與兩年前火爆的形勢相比,今年明顯冷清了很多,最直觀的就是,來進貨的外國客戶大不如前。
跨境電商的答案
但跨境電商協會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我們沒有感覺明顯的變化。”跨境電商協會會長賈才民說,相對於傳統外貿這兩年的不景氣,他們的業績卻逐年上揚,協會的會員也從2013年剛成立時的7家,發展到了如今的正式會員320家,非正式會員1200多家。
以往,電商的外貿產品都要經杭州或上海過關發往海外,為了提高效率,去年,協會專門找政府,在義烏開了一個郵政交換局,從此由義烏發向境外的快遞,不必經由杭州,直接在義烏就可以出口。
這似乎是一種趨勢。就拿此次大選來講,阿里巴巴國際站透露的信息顯示,助選產品的大宗採購商基本來自國外大的貿易商、批發商,這些貿易商的採購需求大多直接來自於當地政府、黨派和財團,也有一些有組織的粉絲團。在美國讀書的留學生告訴北青報,一般來說,支持者都會在亞馬遜購買助選產品,有的甚至還會自己創建應援網站大量購買,不過這些網站一般在大選之後就關閉了。
“我注意到許多小旗子、徽章,只要有商標的,都是made in China,”一位留學生告訴記者,“不過在實體店買助選產品,這都是上個世紀的事兒了。”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網購。在義烏商貿城的樹脂工藝品攤位上,兩位外國客戶告訴記者,哪怕搭上高額的交通成本,他們每年也要親自來義烏進貨。相較於商貿城,網站上的商品種類還是太少了。
“中國的產品跟越南、印度的相比,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這位外國客戶說,而且相比較之下,義烏顯得“更有組織”。
而這種“組織”,已經從商貿範疇擴散出去,滲透到義烏的方方面面。從商貿城中央的空地向外看去,圍拱著商貿中心的,是各家銀行、物流公司以及可以滿足不同國籍客戶口味的餐館。就連小小的便利店招牌都是用兩三種不同文字寫的,店里擺成一排的牛奶、果汁,竟是來自於不同國家的“親戚”。
雖然客戶對中國產品青睞有加,但不少義烏商家已經嗅到了危機,有的先行一步,把加工廠搬到了越南等地,因為那裡的人力成本更低。“我在紹興雇一個人要3000多元,在越南泰國,可能2000元就夠了。”姚丹丹說。
王賢君覺得,義烏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強大的物流並非其他集散地輕易趕超。“跟印度、越南等地相比,我們的運輸優勢非常明顯。”客戶的訂單數量都縮水了,義烏商家的物流成本卻沒有提高。一家發不滿一集裝箱的貨,幾家拼一箱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