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西湖為何美美噠?一湖秀水背後的生態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19-05-30 09:38:08


工作人員在西湖湖面進行清衛工作。
 
  2003年,西湖綜合保護工程全面開啟,玉皇預處理廠也在同年建成並投入使用。之前,只有等來自錢塘江原水的透明度達到70厘米時才能開泵引水,而杭州的多雨時常讓其達不到要求,一年中能引水的日子也就100多天。西湖引配水工程的啟動,使“開泵引水”到“注入西湖”之間,增加了數道沉澱處理工序,引水工作不再“看天吃飯”。盧強說,除去維修和閉潮,如今一年中有300多天都可開泵引水。

  我們到訪時,早班工人已經在忙碌。記錄水表、給反應池添加絮凝劑、用塞氏盤測量水透明度、檢查吸泥行車運轉是否正常、清理池中的藻類和海瓜子、檢查吸泥機的虹吸管出水口是否被泥沙堵塞……經過這些工序,錢塘江原水透明度能達到120厘米以上,最終注入西湖。

  令西湖水活起來的另一個奧秘,就藏在湖底。在玉皇預處理廠,我們看到一張地圖上有3條紅色虛線,橫跨西湖。原來,這些虛線指的是埋在湖中的沉管,它們能將西裡湖的優質湖水,引至北裡湖和西湖東部地區。這項工程被戲稱為“心臟搭橋手術”。

  水域管理處副主任陳琳告訴我們:“西湖的進水口在西南部,這裡的水質是最好的。出水口在東面和北面,隨著流場推移,水質相對就下降了。為了提升東北部的水質,加強湖水內部流動性,我們在湖中架設沉管,將西湖裡的優質水直接引至水質較差的水流滯緩區。”

  “水下森林”自我擴繁

  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持續不懈的作業,使得西湖水質大幅提升。根據中科院水生所專家的判斷,西湖治理已具備進入更高階段、實行生態治理的條件。

  生態治理妙在何處?我們乘船行至西湖水質最好的水域之一茅家埠,只見清澈湖水,不見顫藻蹤影。按理說,這個季節顫藻應該很“興旺”。另一旁,西湖水域管理處的工作人員笑了,“你們往湖底看看。”

  隨著船只慢慢靠向岸邊,我們隱約看清湖底,是成片的水草!“沉水植物長勢好,擠掉了著生藻類生長的空間,顫藻自然就少了。”西湖水域管理處監察管理科科長孫堅解釋道。苦草、菹草、黑藻……一棵棵水草,就像一個個“淨水器”,默默守護著西湖的清潔。但要想順利地“安裝淨水器”,可不是那麼容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