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杭州:信息共享,城市更智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9 12:18:32


數字杭州地理空間框架的核心,是動態數據叠加起來的龐大基礎數據庫。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駕車出門時,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電子地圖或導航儀雖然能為我們提示相應的抵達路徑,卻經常在提示何處禁止左轉、哪裡又是單行綫等問題上“失靈”,因為按圖索驥而誤闖“禁區”、吃到罰單的事情難以避免?其實,這是因為地理空間信息與交管信息間,銜接不够准確、及時而導致的結果之一。不久後,這些問題將得到解決。

  浙江日報報道,29日,是國家測繪法宣傳日。26日,杭州市出台《關於推進地理空間框架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推進地理空間框架在各政府部門中的建設與應用。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各行政單位間所有與地理空間有關的信息,將統一叠加進一個由測繪部門提供的地理空間框架之中,全面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

  統一坐標,讓信息不孤單

  提起“地理空間框架”,一張平面或三維模樣的“地圖”大概是最為樸素的直觀想象。而在杭州市測繪與地理信息局(規劃局)內,當工作人員打開它的核心組成部分——杭州市地理空間框架基礎數據庫時,記者發現,它的內容遠比一張地圖更為生動、豐富。

  這是一個綜合了全要素地形圖、遙感影像、城市三維、地下空間、基礎專題等內容的龐大動態數據庫,主要分為道路交通、房屋建築、河流水系、綠地植被和非建設空地等5大類型。

  其中,“道路交通”一類被細分為快速路、主幹路等不同圖層,“河流水系”則根據湖泊、溪流等屬性再作細分……一個覆蓋全杭州範圍內的多類型、多層次的地理信息數據庫由此形成。記者點開“房屋建築”類型圖中的某幢建築物的名稱,一個屬性表格便隨即彈出,其上記錄有該建築物的全名、占地面積、樓層數量、屬於商用或住宅等內容,讓人一目了然。

  目前,全市共有包括規劃、國土、城管、公安、電力等50多個部門和單位通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開發了各自的專業地理信息系統。然而,除了個別部門的應用較為充分以外,總體力度還遠遠不够,各部門間的信息仍處於相對孤立的狀態。隨著地理空間框架的應用,這種現象將逐漸消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